学校遵循“修德、求知、务实、创新”的校训,教育教学质量显著,先后被评为“河源市先进集体”、“河源市文明学校”及“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招生专业开设计算机及应用、电工、电子、数控技术应用、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会计、珠宝专业、汽车维修与应用等九个专业。
联系方式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进修新村1号
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齐全,拥有1座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和1个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运动场占地面积2.08万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藏书10.3万余册(含电子图书1.1万余册),报刊200余种,图书馆内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
办学定位立足河源,面向基层,服务社会。
近期成果在历代卫校人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全校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培训基地”。
2.被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3.被授予“河源市安全文明学校”、“河源市文明学”和“河源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4.被中华医学教育分会批准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被选举为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单位。2006年举办广东省卫生职教协会解剖学术年会;2008年举办全国卫生职业教育解剖学会学术研讨会。
5.涌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河源市优秀教师”、“河源市优秀班主任”及“河源市十佳班主任”等一批先进教师。罗素娜等同学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
6.参加“广东职业院校学生2007年‘职业教育风采’文艺汇演”的节目《天使情怀》荣获二等奖、职教风采奖和优秀组织奖,参加河源市第六届中职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三个第一,参加河源市第四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得普通话团体二等奖、计算机和英语口语团体三等奖。
7.学校高度重视卫生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建立了教科研激励机制。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有353篇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有25本参编教材的公开发行,并开展了13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8.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08年4月2日,市委书记到我校视察时,高度赞扬:“市卫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2008年6月11日,市政府刘小华市长在我校视察时,高度评价:“市卫生学校基础好、品牌好、队伍好、前景好”;2008年9月4日,市政府吴有必副市长到我校视察时,充分肯定:“河源市卫生学校教师有特技,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管理有特招,办学有特色”。
9.学生获国家技能奖10人次,二等奖20人次,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34人次。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08年4月2日,市委书记到我校视察时,高度赞扬:“市卫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2008年6月11日,市政府刘小华市长在我校视察时,高度评价:“市卫生学校基础好、品牌好、队伍好、前景好”;2008年9月4日,市政府吴有必副市长到我校视察时,充分肯定:“河源市卫生学校教师有特技,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管理有特招,办学有特色”。 办学模式开展校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推行工学结合。举办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为主,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辅,形成普通中专、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方式先进,坚持承诺学生“学成有岗”,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就业质量,并与珠三角和河源高新开发区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用工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校现有教职工170多人,80%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现有11个专业,下设39个教学班。
办学理念学校秉承“德行天下,技能立身”的办学理念,实行“全封闭”管理,努力打造具有较高品德素养和较强专业技能的技工人才。
助学政策我校实行“阳光扶贫教育工程”,即学生每年(三年)参加学校组织的两个月义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体验企业生活,磨练学生意志,为就业打好基础),可每学期只交教材资料费200元,免交一切学杂费;同时,每生在校期间两年可享受国家扶贫助学金3000元。
报名条件1、思想品德好,爱好本专业并服从工作安排。
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城乡青年。
3、年龄在16至22周岁,身体健康,无纹身,有合法户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