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校三年成为万人大学,四年成为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六年位居全省83所高职高专院校第18位、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第286位,七年成为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八年迈入高职高专院校全省13位、全国166位,成为全省高职第一梯队院校。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高校优秀后勤服务实体”、“世界莞商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东莞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将学校打造成为东莞现代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东莞企业综合服务基地、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地”战略目标,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2019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精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大力实施办学规模与水平“双提升”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家优质校标准,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左右。
学校主动融入“东莞制造2025”战略,对接东莞五大支柱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机械制造、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等十个专业大类的专业群布局,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41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省高职教改项目23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1个。
学校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创新实践“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先后与4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形成9种校企合作模式;牵头成立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空间,建有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68个校外实训基地、172个校内实训室和41个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岭南园林学院。与华为、恩智浦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与万科集团、东莞国旅等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先后开办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29个订单班。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强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能力。在市内外设立了15个高等教育校外教学点、35个职业培训基地、6个技能鉴定机构,年均培训近万人次。建有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8个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决策咨询、政府智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获市级以上项目立项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4个。
学校积极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办学彰显活力。与美、英、加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30多所高校机构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项目,在英国设立拉夫堡学院教学基地,与海外建立了持续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3年,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莅临学院,考察学校校企合作情况;2014年,学校及校企合作单位应教育部邀请,出席“职业院校和企业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座谈会”,向与会者分享学校的经验做法。2015年,我校在全省83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18,在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中排名286。
东莞市商业学校(原名附城职中)创办于1984年,是东莞市改革后成立的第一所区办职业中学。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东莞市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与南城区职业中学合并,学校更名为东莞市商业学校。2012年5月,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5月,东莞市幼儿师范学校挂靠东莞市商业学校成立,开启了“一校两牌,培育人才”的发展新模式。
东莞理工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经过26年的建设和开拓发展,从一所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科为主,财经类专业为辅,并承担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和全市中等职业学生实训等职能的“四位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8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2002年原东莞市机电学校并入我校,成为东教区,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的复评。
东莞卫生学校,成立于1958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主要承担我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学历教育、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与培训等工作任务。是东莞市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基地。同时,也是广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教育东莞卫校教学点、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培训基地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
东莞市经贸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为“东莞劳动大学”,后改“东莞五七大学”,1981年经东莞县政府命名为“东莞县农业技术学校”,2003年更名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2011年与同为“国家级重点”的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新的“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分校本部和莞城校区,占地总面积159亩,建筑面积107800 平方米。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运动场、师生食堂,建有千兆校园网、网络信息中心、会计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为学生学好专业、掌握技能、发挥特长提供了充分的硬件保障。
东莞理工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经过26年的建设和开拓发展,从一所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科为主,财经类专业为辅,并承担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和全市中等职业学生实训等职能的“四位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8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2002年原东莞市机电学校并入我校,成为东教区,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的复评。
东莞市经贸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为“东莞劳动大学”,后改“东莞五七大学”,1981年经东莞县政府命名为“东莞县农业技术学校”,2003年更名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2011年与同为“国家级重点”的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新的“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分校本部和莞城校区,占地总面积159亩,建筑面积107800 平方米。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运动场、师生食堂,建有千兆校园网、网络信息中心、会计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为学生学好专业、掌握技能、发挥特长提供了充分的硬件保障。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外聘专家及能工巧匠35人,专任教师288人,有16位骨干教师是省市级导师、名师和专家,本科以上学历达99.3%,高级职称占25.7%。专业课教师1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0人,占83.8%;专职实习指导师18人,全部持有高级职业资格证。近三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教材63部,发表论文460多篇,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7项,有2项分别获省级二、三等奖。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59项奖励,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16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校三年成为万人大学,四年成为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六年位居全省83所高职高专院校第18位、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第286位,七年成为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八年迈入高职高专院校全省13位、全国166位,成为全省高职第一梯队院校。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高校优秀后勤服务实体”、“世界莞商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东莞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将学校打造成为东莞现代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东莞企业综合服务基地、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地”战略目标,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2019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精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大力实施办学规模与水平“双提升”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家优质校标准,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左右。
学校主动融入“东莞制造2025”战略,对接东莞五大支柱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机械制造、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等十个专业大类的专业群布局,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41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省高职教改项目23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1个。
学校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创新实践“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先后与4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形成9种校企合作模式;牵头成立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空间,建有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68个校外实训基地、172个校内实训室和41个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岭南园林学院。与华为、恩智浦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与万科集团、东莞国旅等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先后开办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29个订单班。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强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能力。在市内外设立了15个高等教育校外教学点、35个职业培训基地、6个技能鉴定机构,年均培训近万人次。建有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8个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决策咨询、政府智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获市级以上项目立项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4个。
学校积极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办学彰显活力。与美、英、加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30多所高校机构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项目,在英国设立拉夫堡学院教学基地,与海外建立了持续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3年,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莅临学院,考察学校校企合作情况;2014年,学校及校企合作单位应教育部邀请,出席“职业院校和企业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座谈会”,向与会者分享学校的经验做法。2015年,我校在全省83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18,在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中排名286。
2012年以来,学校实现普通高考省内3A批次招生,连续3年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15%,连续5年新生报到率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18届毕业生的本土就业率约为75%,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95.7%。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3+2”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成功开办专本协同育人专业,为学生搭建起了成长成才“立交桥”。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奖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多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总成绩进入全省前十,并获得广东省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
文科类专业学费5250元/生·学年;理科类专业学费 6410元/生·学年;农学类专业学费5130元/生·学年;体育类专业学费6410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10000元/生·学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举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学费:17400元/生·学年;住宿费:六人间1100元/生·学年,四人间1400元/生·学年,参见各省专业目录。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700余人,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9000余名。教职工681人,其中专任教师485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390人,高级职称162人,中级职称277人,博士41人。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30多项。在2018年广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校总成绩位居全省第一。
学校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总面积63.7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34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3.37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87万余册,中文报纸59种,中文期刊1247种,拥有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外文电子期刊达3万余种,电子图书160余万种,建成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
东莞理工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经过26年的建设和开拓发展,从一所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科为主,财经类专业为辅,并承担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和全市中等职业学生实训等职能的“四位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8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2002年原东莞市机电学校并入我校,成为东教区,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的复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1人,其中专任教师2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在专任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有118人,“双师型”专业教师81人,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69%。全日制在校生4016人。学校还积极开展社会培训,近三年,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3000多人。
| 专业 类别 |
序号 | 专业 代码 |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 | 招生计划 | 备注 | |
| 班数 | 人数 | |||||
| 信息 技术 |
1 | 090800 | 软件与信息服务 | 4 | 200 | 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 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培养,名额100人 |
| 2 | 090100 | 计算机应用 (大数据) |
1 | 50 | ||
| 3 | 090700 | 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 | 1 | 50 | ||
| 加工 制造 |
4 | 051400 | 数控技术应用 | 5 | 250 | 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开展中高职三 二分段衔接培养,名额100人;云南昭通班100人 |
| 5 | 051500 | 模具制造技术 | 1 | 50 | ||
| 汽车 技术 |
6 | 082500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4 | 200 | 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 业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培养,名额100 人;云南昭通班50人;可报考本科 |
| 7 | 082800 |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 | 1 | 50 | ||
| 8 | 051800 |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 | 2 | 100 | 可报考本科 | |
| 光机 电技 术 |
9 | 091300 | 电子技术应用 (光电产品应用与维护) |
5 | 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培养,名额100人; 云南昭通班100人 |
|
| 10 | 053544 | 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 2 | 100 | 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开展 三二分段联合培养,名额50人 |
|
| 11 | 092144 | 物联网技术应用 | 3 | 150 | ||
| 媒体 传播 |
12 | 142200 | 美术设计与制作 | 3 | 150 | 云南昭通班50人,普通班可报考本科 |
| 13 | 090200 |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 3 | 100 | ||
| 14 | 090300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2 | 50 | ||
| 财经 商务 |
15 | 120100 | 会计〔电算化) | 2 | 100 | 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开展三二分段培养,名额 30人 |
| 16 | 120400 | 金融事务 | 1 | 50 | ||
| 17 | 121300 | 商务英语 | 3 | 150 | 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开展三二分段培养. 名额50人 |
|
| 18 | 121100 | 电子商务 | 1 | 50 | ||
| 国际 合作 |
19 | 121300 | 商务英语(商务专业 Diploma in Business) |
1 | 50 | 与新西兰国立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办学, 为学生提供留学渠道 |
| 20 | 090100 | 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专业 Diploma in l) |
1 | 50 | ||
学校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渠道。一方面设立专门就业指导机构,内引外联,推荐学生实习和就业,每年到校招聘提供的岗位量质皆高;另一方面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直通高职院校的试点,及采取自主招生等方式,更好满足学生升学深造的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东莞市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室、东莞市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基地、经省教育厅批准规划建设的东莞市实训中心都挂靠在东莞理工学校。学校已成为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龙头。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
国家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广东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学校
广东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重点建设学校
广东省计算机软件专业重点建设学校
广东省职教学会教育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挂靠学校
2018年9月27日,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东莞卫生学校,成立于1958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主要承担我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学历教育、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与培训等工作任务。是东莞市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基地。同时,也是广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教育东莞卫校教学点、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培训基地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
学校党政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健全。现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教育与职业培训科、医研室等教育教学内设办公机构。为适应新校发展,学校加大了师资建设力度。截止2012年底,学校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专业专业教师72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 人,具有硕士学位20人,具有本科学历71人,高级职称38人,占专任教师的41.3%,中级职称教师31人,占33.7%,“双师型”教师59人,占80.6%。学校坚持“让每一位教师尽展才华”的办学理念,注重教师培养。
学校现开设护理、助产、中医护理、药剂、康复技术和中医康复保健共6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药剂、康复技术和中医康复保健是2012年新增专业。普通中专在校生2140人,按照学校规划,普通中专办学规模为3000人。
学校与广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联办高等学历教育,开设专科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和本科护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个专业,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高等学历教育为我校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医护工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学生可在我校完成从普通中专到本科的学历教育。
此外,每年承担东莞市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乡村医生培训,协助市卫生局开展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操作考核工作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完成各类培训5000多人。

莞城区开设连锁经营与管理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莞城区连锁经营与管理学校及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020连锁经营与管理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三二分段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介绍连锁经营与管理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制三二分段9.连锁经营与管

莞城区开设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莞城区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学校及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002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全日制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非本校专业介绍冷链物流服务与

莞城区开设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学校:东莞理工学校。莞城区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学校及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022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东莞理工学校全日制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介绍汽车电子技术应用非本校专业介绍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汽

莞城区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学校:东莞理工学校、东莞理工学校。莞城区物联网技术应用学校及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013物联网技术应用东莞理工学校全日制012物联网技术应用东莞理工学校三二分段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介绍物联网技术应用非本校

莞城区开设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学校:东莞理工学校。莞城区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学校及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002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东莞理工学校全日制东莞理工学校【公办】学校简介东莞理工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东莞市委、市




“莞城区中职学校有哪些?到底该报哪个学校呢?。小编云云为你解说,对东莞莞城各中职学校分析。中职学校选校小知识:1、莞城区中职学校分中专、技校、职业学校;2、莞城区中职学校分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3、莞城区中职学校分公办(政府办学)、民办

莞城区公办3+2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商业学校。莞城区公办3+2学校及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名称学制018数字影像技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三二分段027社会文化艺术东莞理工学校三二分段009动漫与游戏制作东莞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