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招生计划(2022年),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2021年)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7-26 17:14:44 解决时间:2022-07-26 14:09

满意答案

山西传媒学院在浙江省录取批次:2021年为平行录取一段,2020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19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18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17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22年山西传媒学院在浙江招生专业有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等7个专业。
一、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招生计划(2022年)
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
新闻学综合普通类平行录取普通类四年3
广播电视学四年3
网络与新媒体四年3
数字媒体技术四年3
文化产业管理四年3
戏剧影视文学四年3
影视摄影与制作四年3
二、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2021年)
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影视摄影与制作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6679975
网络与新媒体56185990
广播电视学56086102
新闻学56086902
戏剧影视文学55790538
文化产业管理55592752
数字媒体技术534116859
新闻传播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开创“宽阔的文科+精干的理科”的跨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受融合新闻生产、新媒体产品运营、网络舆情监控与传播等新媒体诸多方面能力训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机构,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或新媒体部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网络运营与推广、媒体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媒体概论、数据新闻基础、传播学概论、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策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舆情调查与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媒介经营管理、数字摄像、数字视音频编辑、新媒体受众调查和研究、新媒体创意实务、新媒体营销等。

就业前景:网络新媒体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可在各类门户网站、传媒商业网站、党政部门网站、企事业网站等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等工作,也能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站策划、网络推广以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各类节目的策划、编导、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行业从事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稿写作、视频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工作和整合营销、媒体公关等工作。

学科优势: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培养市场急需并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优势和发展前景。

本专业由新闻传播学院开办。新闻传播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三个专业。

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篇。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课题经费30万元。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

2017届毕业生有2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英国的莱斯特大学、美国的罗格斯大学等。

着眼于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2014级开始,我们每年选拔50名同学成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实验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效果良好,实践成果丰硕。暑期选派实验班同学外出实践也将成为“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培养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逐渐常态化、规范化。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等。学生作品在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山西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暨首届大学生摄影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小学期的实训成果,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山西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佳绩。

到2017年,学生共申报立项1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其中201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杨勇主持的《新媒体在山西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调研》入选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论文于2015年9月在由教育部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在新闻学专业的筹建过程中,对现有教师进行合理地教学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整合师资,增强本专业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师资力量。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组建后的新闻学专业包含专任教师 25 人,兼职教师 2 人。专职教师中正高职称 2 人,副高职称 8 人,讲师 13 人,助教 2 人;博士研究生 1 人,硕士研究生 20 人,占比 84 %。教师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熟悉新闻传播规律,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和新媒体技术等传播能力,能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实务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图片摄影、初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全媒体报道、数据新闻、记者出镜报道等。

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历来以厚基础、宽口径为专业特色,具有培养“融媒体记者”的优势。学生可以供职于各类专业媒体,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对内对外关系,许多大型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新闻学专业人才来负责公共关系处理和对内对外宣传。此外,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写作、行政和沟通能力,优良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学科优势:我校是山西省“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在此背景下,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平台高、实践机会多。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学专业不仅注重新闻采写基本功的培养,更加注重“全媒体”传播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由新闻传播学院开办。新闻传播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三个专业。

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篇。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课题经费30万元。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

2017届毕业生有2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英国的莱斯特大学、美国的罗格斯大学等。

着眼于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2014级开始,我们每年选拔50名同学成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实验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效果良好,实践成果丰硕。暑期选派实验班同学外出实践也将成为“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培养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逐渐常态化、规范化。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等。学生作品在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山西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暨首届大学生摄影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小学期的实训成果,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山西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佳绩。

到2017年,学生共申报立项1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其中201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杨勇主持的《新媒体在山西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调研》入选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论文于2015年9月在由教育部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广播电视学专业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招生,是我院首批升本的5个专业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在电视新闻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有着相对成熟的办学经验,现有教师都具备电视新闻方面课程的教学优势,有利于理论及实践课的教学,学校有充足的设备资源供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学校有充足的签约的电视媒体实训基地可供学生实习,部校共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协议可以提供师资、科研、实训基地等的大力扶持。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概论、新闻伦理与法规、电视评论、新闻图片摄影、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记者职业口语等。

本专业由新闻传播学院开办。新闻传播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三个专业。

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篇。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课题经费30万元。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

2017届毕业生有2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英国的莱斯特大学、美国的罗格斯大学等。

着眼于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2014级开始,我们每年选拔50名同学成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实验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效果良好,实践成果丰硕。暑期选派实验班同学外出实践也将成为“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培养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逐渐常态化、规范化。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等。学生作品在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山西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暨首届大学生摄影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小学期的实训成果,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山西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佳绩。

到2017年,学生共申报立项1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其中201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杨勇主持的《新媒体在山西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调研》入选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论文于2015年9月在由教育部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戏剧与影视学类 影视摄影与制作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依托山西传媒学院电视摄像专业良好的办学基础而筹建。本专业一直将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并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通过开设模块化、符合传媒业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采用实践创作、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岗位职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电视摄像人才。

主要课程:有数字电视制作技术、图片摄影创作、影视作品分析、影视声音、照明技术与技巧、摄影画面创作、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剧摄像创作、摄影造型艺术、影视剪辑技巧。

戏剧与影视学类 戏剧影视文学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文学艺术理论功底,基本掌握包括文学史、文艺理论、电影史、戏剧史、影视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戏剧、电影、电视剧剧本写作的核心理论与创作技巧,具有基本的戏剧、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能力。能在电视台、电影厂、影视制作公司或报社、杂志社等单位从事剧本创作、影视策划、编辑、文案写作、理论研究,以及能在有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影视美学,类型电影,中外电影史,新媒体创意写作,影视创意与策划,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剧本写作,舞台剧剧本写作,纪录片创作,制片与市场,视听语言,文学改编基础等。

本专业由导演系开办。导演系(前身编播系)成立于2000年9月,多年来,导演系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与服务地方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致力于向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等各种影视传媒部门单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电影、电视的创作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初步、坚实的贡献,在国内有较高的影响。

导演系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之余,有针对性的设立了相关专业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一年一度的“光影随行”已成为我系极具代表性的专业活动;“先锋论坛”每年邀请七八位年轻导演来学校放映交流,增强了在校生与创作第一线的导演的联系。同时,坚持与国际影视教育最新理念、教学模式同步的原则,始终秉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理念。下设一个编导实验室,一个毕赣工作室。由我系师生参与创作的电影《路边野餐》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各大电影节的相关奖项,体现出了导演系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准。

导演系教师多数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影视界知名学府。长期以来,始终围绕本科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外引内培,逐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4人,讲师以上比例达到66%。

导演系教师在科研上有扎实的努力,每年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和国家级论文30篇(部)以上。多人次承担电影艺术理论和导演学科的科研项目和教材写作。在电影电视创作方面创作上成绩突出,丁建国老师监制和出品的、由2011届毕业生毕赣导演的电影《路边野餐》,入围了近80个国际国内电影节,斩获包括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和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等30个奖项;2010届毕业生闫冰导演的电影《美人何处》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聚焦中国”单元;2003届毕业生王恺文导演的电影《强渡乌江》在中央电视台6套播出;2003届毕业生原勋导演的纪录片《操场》、《勋章》在业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分为新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两个培养方向,建设有Android实验室,IPhone实验室,Windows phone实验室,移动互联实验室,虚拟现实(VR)等实验室。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在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共获得各类奖项27项,优秀指导教师奖6项。参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地学习氛围、竞争气息,专业实力进一步提升,专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培养目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和处理、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游戏开发的能力。适合在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制作、移动互联网络、数字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从事媒体内容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课程包括作为技术基础的普通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和以艺术为应用方向的应用技术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为: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艺术设计基础、网页设计、音视频处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专业课程两个方向有所不同。

新媒体方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游戏引擎技术(unity)、移动应用程序开发(Android和Ios开发)、新媒体产品项目管理、人机交互设计、web服务技术(jsp)。

虚拟现实方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游戏引擎技术(unity)、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全景图制作技术、人机交互设计、web服务技术(php)。

就业前景:数字媒体专业面向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和处理、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游戏开发等专业技术工作。

本专业由传媒工程系开办。传媒工程系是山西传媒学院唯一一个承担工科教育的教学单位,学科领域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设有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2个本科专业。传媒工程系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态度积极勤奋、作风严谨务实、年龄和学历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8名,高级职称教师7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39%。近三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7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4项,为行业服务和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传媒工程系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设施,建设有融合媒体创新研究中心和卫星电视接收、数字电视前端、IPTV/OTT、双向传输、虚拟现实综合实验中心等10余个实验室。

传媒工程系多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全国或省部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挑战赛,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各大赛事,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传媒工程系特别重视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展现了良好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广泛好评。毕业生适合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新媒体制作、移动互联网络、数字游戏和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从事系统和内容的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维护等工作。

工商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
山西传媒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分为影视制片管理和媒介经营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入选学院优势专业建设项目。近年来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赛事,并屡获佳绩,其中在2017“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培养目标:

影视制片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适合于在广播电视台等影视节目机构及相关文化领域从事影视制片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适合在新旧媒体领域从事市场分析、经营管理、资本运营以及艺术价值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文化产业概论、媒体管理、传媒经济学、媒体营销、影视节目制作、影视策划与包装、市场调研与预测、影视发行、新媒体运营、传媒资本运营、项目策划与管理等。

就业前景:在传统传媒领域以及新媒体领域从事传媒市场分析、媒介策划、广告拓展、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公共关系、资本运营以及文化艺术价值开发、传播、推广、交流等工作。

本专业由传媒管理系开办。传媒管理系以管理学科为基础,成立于1998年,是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设有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

全系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4%;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有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形成了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研究优势明显的教师团队。近年来,专业教师围绕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承担《山西省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多部教材、专著,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科研团队。此外,还外聘有国内知名院校和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为兼职与客座教授,定期不定期地指导专业的教学、科研、创作工作。

在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一方面,在充分行业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相关岗位及职业典型任务群。以任务群为引导,构建课程支撑体系。另一方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探索形成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创业基础等课程,在课程实训、校内实训等环节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组建了“SAG”学生专业社团,对课堂专业学习形成了良好补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近年来在“学创杯”、“新道杯”、“晋商杯”等赛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目前建有模拟运营专业实训室两个、综合电子实验室一个、项目策划实验室一个,配有ERP手工沙盘、创业之星、经营之道、市场之道等实训软件。实训内容涵盖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学生在体验、分享中,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另外,建有专业资料室1个。完备的教学设施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专 2022-07-26 14:09

网友推荐

2017年山西传媒学院普通类(浙江、上海)录取分数及计划

2017年普通类(浙江、上海)录取分数情况省份专业录取数高分低分平均分上海影视摄影与制作.5上海文化产业管理.6浙江学.4浙江影视摄影与制作浙江文化产业管理.3浙江数字媒体技术浙江网络与新媒体.6

相关问答

  • 职中

    2021年山西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考点本科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1楼

    一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一广电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1序号学院专业计划数学制学费元年就读校区1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120四年10300杭州下沙校区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配音40四年10300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80四年103002电视艺术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75四年10300杭州下沙校区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像115四年10300录音艺术75四年90003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双语播音120四年10300杭州下沙校区4浙传华策电影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摄影与制作120四年58000桐乡乌镇校区5设计艺术学院摄影90四年10300桐

  • 职中

    2021年山西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考点本科以上招生计划非终计划

    2楼

    2以上招生计划非终计划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和各省考试院招生办终审定的计划为准3学费如有变动按2021年浙江省物价部门统一调整后的标准执行答案来源于2021年山西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考点本科招生简章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影视摄影与制作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影视摄影与制作招生计划2022

    3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影视摄影与制作录取分数线为566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影视摄影与制作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影视摄影与制作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影视摄影与制作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网络与新媒体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网络与新媒体招生计划2022

    4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网络与新媒体录取分数线为561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网络与新媒体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网络与新媒体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网络与新媒体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新闻学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新闻学招生计划2022

    5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新闻学录取分数线为560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新闻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闻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新闻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新闻学普通类平行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学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学招生计划2022

    6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学录取分数线为560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广播电视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戏剧影视文学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戏剧影视文学招生计划2022

    7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戏剧影视文学录取分数线为557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戏剧影视文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戏剧影视文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戏剧影视文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文化产业管理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文化产业管理招生计划2022

    8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文化产业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55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文化产业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文化产业管理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文化产业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数字媒体技术录取分数线?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数字媒体技术招生计划2022

    9楼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数字媒体技术录取分数线为534分(综合)。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数字媒体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数字媒体技术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数字媒体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 职中

    山西传媒学院浙江招生计划(2022年),山西传媒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2021年)

    10楼

    山西传媒学院在浙江省录取批次:2021年为平行录取一段,2020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19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18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17年为平行录取二段。2022年山西传媒学院在浙江招生专业有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