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辽宁排名:85 大连排名: 47
  • 更新日期: 2023-01-12 20:43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411-39104000
  • 网址: gzy.dlou.edu.cn/
  • 学校地址: 大连?瓦房店市东长春路二段12号
来源:2014年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
优势:

1.满足求知愿望,弥补人生缺憾

是利用时间来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潜在能力,充分利用在校的黄金时间,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提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机会,弥补高考被录取到不理想专业的缺憾。

2.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

当今各行各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愈加重视,用人单位对通过获取“二学历”和“双学位”的在校大学生格外重视,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看重其已掌握了至少两门不同类别的专业知识,可塑性强,发展空间大。二是看重生刻苦好学、积极上进的品质。单一的专业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能为您提供文、理兼学的机会,拓展专业领域,极大地提升了就业空间。

3.促进自主学习,降低学习成本

可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还能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经济上能够省去吃、住、行等重复费用;时间上您在毕业后半年就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书。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会,不要等机会来了现准备,那就来不及了,悔之晚矣。

4.学习费用较低,证书含金量高

针对参加本校本科学习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优惠,免考部分公共政治课及英语(二)。学习总费用低,即完成本科的全部课程总计不到六千元。

5.学院组织资深的教师授课。

6.是国家级考试,所发的毕业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国际认可。凭此证可以直接考研及报考公务员。

学校荣誉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183项,省部级657项。有54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7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刺参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分别于2012年、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刺参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3年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北方典型河口滩涂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沙蚕生物滤池研制及其在海珍品循环养殖中应用”获2015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北方海域全产业链现代海洋牧场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多生物功能群资源恢复的北方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应用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另外,学校获批4个水产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菲律宾蛤仔“白斑马蛤”和虾夷扇贝“明月贝”。

办学实力

学校学科体系完善,优势特色学科明显。水产一级学科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四。拥有国家级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大连海洋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承担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研教改项目。“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培训基地。获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3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9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