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职业教育发展和院校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未来五年,我校必须抓住机遇,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全面实施学校发展战略中的精品、品牌战略,争取在短时间内真正把学校建成上规模、上水平的职业综合培训基地。
(1)加强技师学院建设,使我校成为辽西地区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的技工学校。
(2)坚持特色办学,要将“化工工艺”“船舶修造”等专业做优做强,做出品牌;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把“护士护理”“现代服务”等新兴专业做实做好,做出特色。
(3)强化培训功能,要抓住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劳动者综合教育制度的发展契机,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效益“双赢”或“多赢”。
总体上讲,无论是专业教学、社会培训还是校办产业,我们的目标是“特色要响,品牌要亮”。
④育人环境的提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成读书园地、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教工之家等文化场所,倡导健康进取的生活方式,营造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以文字、图片、绿化等形式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②在与同类学校合作方面:充分发扬本校的办学优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联办的规模。 1、做大,就是要“横向联合,纵向提升”。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深化内部改革,切实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1)横向联合。利用滨海新城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未来三年,不断扩大化程度,积极主动地接近省内外,把横向联系的领域拓展到国内外同类学校、各大高校及事业单位,把合作的内容拓展到职业需求预测、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领域。我们的目标是:
①在与学校合作方面:积极主动走出盘锦,拓展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的合作领域;要力争成为1—2所高校的教学点。
②在与同类学校合作方面:充分发扬本校的办学优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联办的规模。
③在与企事业的合作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变“我需求企业”为“企业需求我”;同时力争建立覆盖盘锦地区校外实习基地,为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打下基础。
(2)纵向提升。为了增强自身的内在活力,我校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的提升。
①思想观念的提升。我们要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主要的“服务对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从学生出发,从而真正把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
②专业建设的提升。一方面,要在我校特色专业的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市场化,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在石油化工类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招生,承担全市就业与再就业人员培训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期,使我校的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
③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推广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增强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第三要成立独立的教育教学研究室,切实加强对教学技师评估的研究和监控,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④育人环境的提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成读书园地、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教工之家等文化场所,倡导健康进取的生活方式,营造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以文字、图片、绿化等形式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⑤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在校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进一步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在巩固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单招教育局、为学生升学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⑥办学资质的提升。积极争取各项办学功能,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办学实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校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和实习工厂。设有分析实验室、石油炼制模拟仿真、化工仪表、化工原理模拟和仪器分析(色谱仪室、光谱仪室、分析显微镜室)等5个实验室;焊工、车工、钳工等5个实训车间,可供学生进行实训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学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了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站,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个本、专科专业,为我市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近2000名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短期技术培训相结合,形成了长短期相衔接,中高级一体化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