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客座教授27人,博士、硕士11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9人,省、市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3人,楚天技能名师2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35%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57%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历,近几年30多名教师被选送到境外参加相关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常年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学院充分依托机械行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黄石东贝集团、湖北三环集团、广州广船国际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台湾谷崧模具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照德国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学院共设有8个院部: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公共课程和思政课部,38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0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我院师生参与国家、省、市级各项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学校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客座教授27人,博士、硕士11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9人,省、市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3人,楚天技能名师2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35%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57%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历,近几年30多名教师被选送到境外参加相关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常年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学院充分依托机械行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黄石东贝集团、湖北三环集团、广州广船国际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台湾谷崧模具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照德国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学院共设有8个院部: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公共课程和思政课部,38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0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我院师生参与国家、省、市级各项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学校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客座教授27人,博士、硕士11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9人,省、市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3人,楚天技能名师2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35%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57%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历,近几年30多名教师被选送到境外参加相关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常年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学院充分依托机械行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黄石东贝集团、湖北三环集团、广州广船国际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台湾谷崧模具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照德国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学院共设有8个院部: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公共课程和思政课部,30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0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我院师生参与国家、省、市级各项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学校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客座教授27人,博士、硕士11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9人,省、市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3人,楚天技能名师2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35%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57%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历,近几年30多名教师被选送到境外参加相关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常年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学院充分依托机械行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黄石东贝集团、湖北三环集团、广州广船国际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台湾谷崧模具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照德国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学院共设有8个院部: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公共课程和思政课部,30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0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我院师生参与国家、省、市级各项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学校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客座教授27人,博士、硕士11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9人,省、市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3人,楚天技能名师2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35%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57%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历,近几年30多名教师被选送到境外参加相关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常年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学院充分依托机械行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黄石东贝集团、湖北三环集团、广州广船国际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台湾谷崧模具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汽车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德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照德国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学院共设有8个院部: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公共课程和思政课部,34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0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我院师生参与国家、省、市级各项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学校坚持“创品牌、抓重点、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等六系部,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等29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先后与中德诺浩、广州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海天装饰集团等多家200多家大型具有国际视野的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均居同类学校前列。
目前学校有教授13人,副教授8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10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0人,省市名师8人,楚天技能名师19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3人,黄石突出专家2人。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
学院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现已与2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57家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人才培养协议。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均位居同类学校前列。
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行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技双全、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