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 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福建排名:69 福州排名: 40
  • 更新日期: 2023-01-30 04:22
  • 学校类型: 民办学校 省级重点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591-88036089,0591-83488348
  • 网址: http://www.fjxhedu.cn/
  • 学校地址: 福州市仓山区鰲头凤岭路26号
来源:2015年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招生问答
学校办学八大特色

1、创新德育理念,树立新型的德育观。教育观上,学校坚持“有教无类”,大胆提出了“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光荣”的理念;学生观上,学校坚持“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的观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妹去培养;成才观上,学校不以学生的好、差作为划分标准,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提倡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自身好的发展水平,实现自我成功。

2、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实行周一至周五封闭管理,门卫严谨,各种管理制度、措施到位,严格要求。学生着装统一,学习生活紧张有序,宿舍卫生整洁温馨。

3、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爱是学校管理的主题,学校全员德育,校领导挂包班级、宿舍,党团员与学生手拉手,教师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帮教有缺点的学生,呵护特殊学生,捐助特困学生等方面受到学生、家长高度好评,师生关系亲如一家人。

4、教学规范、严谨、人才辈出。学校实施IOS质量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教学工作科学、规范、严谨,培养了一大批德能兼备的技术人才。

5、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培养、提高。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八项通用素质,即:

(1)修一身大方得体的仪表;

(2)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3)写一手漂亮的字;

(4)会英语百句常用语;

(5)会用电脑;

(6)会应用文写作;

(7)会常规性的礼仪礼节;

(8)会一项文体技艺。

此外,学校广泛开展舞蹈、琴艺、歌咏、文学、书法、剪纸、茶艺、太极拳、小记者、志愿者十个社团活动。“八会”和社团活动充实了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满足了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

6、驰名国内外的艺术创意基地。我校新华创意园是闻名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创新基地,拥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工艺美术大师等一批优秀师资和顾问,得到了许多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已成为陶艺、漆艺、藤艺、剪纸艺术等多门类的艺术教学、创作、交流、展示为一体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十几所大中专院校的艺术实训基地,与台湾、日本、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南非、苏丹、巴基斯坦等21个国家的官员、大学教授、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发展中国家民间组织考察团”到新华创意园参观访问,给予很高的评价。新华创意园培养、培训了一大批艺术类学生和学员,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都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7、发挥国际商会的优势,构建多元化办学模式。学校广开门路,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学校发挥了国际商会的办学优势,与厦门航空集团、中国电信等5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办关系;与福建师大、、福建教育学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校建立了联办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6个国家的高等学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并联合开设2+2学制接轨国外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就业、升学,还可以申请出国留学。

8、升学率高、就业待遇好。学校坚持推行升学与就业并举的方针,凭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举办高职单招班,确保愿意继续升学的学生顺利考入高等院校;凭着与企业的紧密联办关系,确保愿意就业的学生全部进入大中型企业就业。历年来,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工资高、待遇好,落实“两保一合同”(社保、医保、劳动合同)。

学校荣誉

学校办学成果多次获得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学校”、“全国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中国培训机构十佳诚信学校”、“2018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闽台终身教育交流基地”、“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社区教育品牌”、“市级党建工作品牌单位”、“平安校园”、“红旗团(工)委”、“文明单位”等荣誉。

办学实力

办学以来培养学生学员共5万多人。学校充分发挥福建国际商会的优势,构建多元化办学模式,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外合作,开设了幼教、烹饪、药剂、电子商务、旅游等十多门精品专业,实行ISO质量管理体系,办学严谨、管理规范、安全到位。学校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师生共计53人次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市级奖项46项,在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师生均获得我省高奖项。学校实行“爱的教育”,培养上万名学困生走上成才就业之路。开展学生志愿服务1万多人次,德育工作在全国、全省进行交流,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等先进事迹受到福建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在党建的引领下,积极以技工教育为主导,终身教育为亮点、文化创意为优势、创新创业为动力,为教育事业、文创事业、创新创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