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特色:
1.1拔尖创新型
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人才。
1.2复合应用型
培养具有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育人才,学生接受物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训练,培养过程突出教学技能训练,融于新时代教育理念、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毕业生应能够在物理学和相关的领域中从事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培养要求:
2.1知识要求
2.1.1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地、完整地、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掌握力、热、电、光、原等基础知识;
2.1.2专业知识:掌握物理学专业知识,掌握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2.1.3工具知识: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三字一话”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2.1.4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1.5其它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2.2能力要求
2.2.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2.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
2.2.4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
2.2.5教师教育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顺利的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2.3教师教育素质要求
2.3.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诚信品质;
2.3.2人文素质: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团队精神;
2.3.3专业素质: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
2.3.4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2.3.5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1拔尖创新型
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人才。
1.2复合应用型
培养具有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育人才,学生接受物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训练,培养过程突出教学技能训练,融于新时代教育理念、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毕业生应能够在物理学和相关的领域中从事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培养要求:
2.1知识要求
2.1.1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地、完整地、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掌握力、热、电、光、原等基础知识;
2.1.2专业知识:掌握物理学专业知识,掌握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2.1.3工具知识: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三字一话”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2.1.4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1.5其它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2.2能力要求
2.2.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2.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
2.2.4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
2.2.5教师教育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顺利的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2.3教师教育素质要求
2.3.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诚信品质;
2.3.2人文素质: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团队精神;
2.3.3专业素质: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
2.3.4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2.3.5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其特色体现为:“会学数学”,“会用数学”,“会教数学”。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熟悉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2.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在中、初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
6.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质量特色体现为:具备厚实的计算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数据处理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下良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专业特色:基于“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大数据战略规划为指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精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设计、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的方法;具备整合不同数据源,不同结构类型数据的能力和探索数据背后价值的能力;
4.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具有参与大数据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大数据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5.掌握市场需求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核心技能;
6.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相关文献检索方法、具有基本的专业资料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9.了解大数据的前沿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0.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系统训练,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及汉语语言文字处理,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获得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英语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教育、外事、旅游、文化、科研等领域工作的业务水平,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生物科学专业拥有湖北省“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2个,“植物学”、“ 动物学”、“ 遗传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植物学”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改革案例”课程1门,建有开展专业实验教学的升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具有生物标本馆、生物科普教育基地、中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以及庐山和大别山野外实习基地,黄冈中学、黄冈外国语学校、黄州区一中等多个校外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提供良好基地;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别山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学科、为学生创新实践训练提供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