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2022-05-11 18: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专业概况
  • 二、培养目标
  • 三、培养要求
  • 1、系统掌握大数据和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理论..
  •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 3、掌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论与专门方..
  • 4、掌握现代管理、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6、了解大数据与管理类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相关法规;
  •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
  • 8、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 1、主干学科
  • 2、主要课程
  •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 五、毕业合格标准
  •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包括
  •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 六、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
  • 1、标准修业期限
  • 2、授予学位
  • 七、就业方向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现有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0%。现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软件、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等3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15余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多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本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多次在“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华为大学生ICT大赛、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办公软件核心技能大赛、微软MOS世界大赛、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信息核心化技能大赛”暨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全国大学生思政网络技术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大部分毕业生在泛珠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产业具有良好声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计算机学科,商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采用“厚基础、重管理、深融通、精应用”的培养模式,培养既熟悉大数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同时了解大数据技术框架和生态系统,能够很好的使用大数据技术,又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基础,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能胜任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产品运营策划与咨询、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研发及架构设计等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大数据和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掌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论与专门方法,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现代管理、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大数据与管理类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相关法规;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

2、主要课程:运筹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企业会计学、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 程序设计、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可视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大数据系统架构、管理统计学、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社交媒体分析、商务数据分析案例。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4周。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实践环节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七、就业方向

在商业、金融、制造、服务、医疗等领域及政府机构,从事数据预测分析、企业数据管理、信息架构开发、数据仓库研究等工作;主要岗位有首席数据官、营销分析师、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商务智能开发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等。

原标题: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0%。现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软件、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等3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开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2014年被列入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2018年被列入广西智能制造专业群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202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为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经过十年的建设,该专业已具备雄厚的学科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涵盖了“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其中“应用数学”学科是广西重点学科。本专业的特点是理工结合,基础、应用和交叉并重,依托我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优势,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软件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应用统计学专业于2004年建立,为广西特色专业、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学院数学学科一级硕士点,下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拥有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点。应用统计学专业已招生17届,现在校本科生300多人。本专业融合统计学、经济学及九三级科学等交叉学科形成金融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两个方向,着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统计人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一、专业概况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是广西最早设立该专业及招生的学校之一,采用“工科培养模式、授予管理学学位”的方式办学,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从2001年至2016年在计算机学院办学,2016年至今在商学院办学;既具有深厚计算机学科传承,又能融合商学院优势管理学科;不仅体现鲜明电子信息特色,而且不断加强“计算机学科+管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专业概况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等各类组织如何有效激励和提升人才要素对组织产出与价值贡献的学科。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人力资源方能存在和运行,因此本专业的就业面广阔,毕业生可以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等组织从事招聘、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股权激励设计、流程优化等工作。本专业2011年首次招生,现已形成本科、硕士、MBA等多层次、多类型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一、专业概况财务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取得广西区唯一财务类精品课程——财务管理,2011年与本校会计专业共同获得广西会计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称号,2015年获得桂林市金融服务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称号。财务管理专业依托和融合我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形成了财务金融大数据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在培养过程中嵌入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为工具,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交叉性学科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具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全流程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在海洋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宽口径、综合型工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建于2001年(源自于无线电通讯专业,1980年),是广西最早、全国较早开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通信天线与微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实践平台,围绕天线、射频、光电子、光通信等特色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