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19-06-10 16:14  吉林化工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学院简介
  • 二、专业简介
  •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 2、轻化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 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石油化工学院
 

一、学院简介
       石油化工学院前身是化工系,是我校1958年设立的基本有机化工专业、无机化工专业和1978年以后增设的化学工程专业、石油加工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国家专业调整,将上述四个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4年成立了轻化工程专业,2008年成立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06年成立了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因学校发展需要,经部分专业调整后,加入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7月更名为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后因学科建设需要2014年更名为石油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是吉林省首家和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第一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的专业,2011年被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专业,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3年被确定为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轻化工程是吉林省特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在职教师4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专任教师4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1人,占教师总数的27.5%,副高职称9人,占教师总数的22.5%,中级及以下职称20人,占教师总数的50%;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39人,占教师总数的9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在读博士5人,占教师总数的42.5%。学院目前有外聘教师22人,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和外聘教师合计68人,教师队伍满足教学需要。石油化工学院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面向生产一线,共性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科学与人文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工程与技术能力培养相融合,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相融合,与成才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人格、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在50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积淀、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育人成才”的特色。
二、专业简介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管理、生产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化工、炼油、冶金、轻工、食品、生物、医药、环保、能源、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2、轻化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轻化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工业生产、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原理、生物化学、植物纤维化学、染料化学、仪器分析、轻化工程工艺与设备、环境保护、轻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制浆造纸工程、染整工程、皮革工程、日用化学品工程、天然产物深加工利用等轻纺、精细化工领域及相关的企业从事生产技术、设计、科研开发及生产管理、销售工作,也可到环保、商检及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
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油气储运工程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国家(省、市)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及新项目研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电工学、工程流体力学、石油化工机械基础、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油料学、油气储运工程概论、储运工程优化、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化工、炼油、机械、轻工、食品、医药、环保、能源、军工、国家(省、市)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物流管理、城市燃气输配、油气储运管理等部门从事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原标题: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石油化工学院学院简介石油化工学院前身是化工系,是我校1958年设立的基本有机化工专业、无机化工专业和1978年以后增设的化学工程专业、石油加工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国家专业调整,将上述四个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4年成立了轻化工程专业,2008年成立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06年成立了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因学校发展需要,经部分专业调整后,加入生

2022年吉林化工学院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校2022年招生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我校202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科层次招生工作。第三条学校全称:吉林化工学院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层次:本科第四条龙潭校区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铁东街道化院社区承德街45号;双吉校区地址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理学院学院简介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理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8人,其中博士8人,在读博士1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骨干4人次,校级学术骨干2人次。理学院坚持“基础课程教学一流”的发展目标,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勤勤耿耿、乐于奉献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

2022年吉林化工学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吉林化工学院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吉林化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是足球(重点招收女子足球运动员)。2022年继续在招生的省(区)内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一、项目及计划1.招生项目:女子足球、男子足球2.招生人数:22人二、报名条件1.符合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2022年普通高等

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学院简介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化工机械系,是学校建校初期两大系之该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于1998年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随着机械类新专业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2006年成立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跨越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下设6个系,即过程装备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工业工程系、能源动力系、材料成型系。学院建有机

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汽车工程学院学院简介2013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教育部、吉林省政府批准,空军吉林航空工程学校整建制并入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了吉林化工学院双吉校区。汽车工程学院是在原空军吉林航空工程学校(隶属空军装备部)汽车运用与维修系基础上发展,成立于1995年。现设有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民航特种车辆维修汽车技术服务营销三个高职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

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简介经济管理学院起步于1994年创立的工业外贸专业,1999年成立经济管理系,2006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2年来,培养了3100多名经济和管理高级人才,经管学子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经济管理学院现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管理工程、会计、金融等5个系;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综合仿真实验室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航空工程学院学院简介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简称航空学院)前身为空军吉林航空工程学校,隶属于空军装备部,始建于1971年1月,是一所为空军装备维修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10月,学校由空军移交给吉林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吉林航空工程学校。2013年3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整建制并入吉林化工学院,在原有飞机及发动机维修、数控技术

2022年吉林信息工程学校新增专业介绍

2022年新增专业介绍1.电子与信息大类-计算机类-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校双高特色专业群:网络云技术应用专业群计算机平面设计是近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复合性职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发展极为迅速。它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商业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网页设计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学院简介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前身是精细化工系,成立于1989年,并于当年实现精细化工专业首次招生。随着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专业数量增加,1999年改称为制药与应用化学系,2006年改制为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壮大,成为我校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博士43人(占全体教师53.8%),在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