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条件1、申请考生必须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身体健康。2、申请考生应获得本科所在院校的推免资格并已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报名成功。3、申请考生本科所学专业需与报考招生专业相近。4、拟录取的推免生硕士(直博生)新生报到时必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否则取消录取资格。招生类别和招生人数(一)本科直博生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习形式拟招生人数1交通运输工程082300全日制22轮机工程082402全日制2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全日制1注:本科直博生实际招生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附件下载:2021年《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pdf2021年《交通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pdf
1.请所有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考生填写选导情况,并于2020年6月7日以前完成。【点击下方链接】http://shenlankechuang./aranE5C2.关于录取全日制非定向考生档案邮寄地址事宜:档案寄“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能动学院综合办公室”,联系人:蔡老师,027-。若有党组织关系烦请一并转过来,省外党组织关系转入,介绍信抬头: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去往单位填报: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党委;需要打印党员信息采集表,由原单位盖章确认;
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和《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调剂信息》等精神和要求,经学院组织网络远程面试和其他考核,确定调剂所有考生的复试成绩(详情见附件)。现将考生复试成绩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20
为选拔和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根据《武汉理工大学招收优秀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以下选拔细则。录取奖励措施获得“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资格的考生,第一志愿选择报考我校相应院系专业,可在该志愿录取中享受以下优先录取政策:1.初试成绩达到相应专业学校复试分数线,可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即可录取;2.初试成绩达到相应专业国家复试分数线,可参加复试,复试结束后,与其他考生一起按照录取总成绩由高往低依次录取。学生申请资格1.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2.无不及格课程;3.外语成绩:CET-4成绩在425分
附件下载: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pdf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交通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pdf
申请条件1、申请考生必须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身体健康。2、申请考生应获得本科所在院校的推免资格并已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报名成功。3、申请考生本科所学专业需与报考招生专业相近。4、拟录取的推免生硕士(直博生)新生报到时必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否则取消录取资格。招生类别和招生人数(一)本科直博生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习形式拟招生人数1交通运输工程082300全日制22轮机工程082402全日制2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全日制1注:本科直博生实际招生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为选拔和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根据《武汉理工大学招收优秀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以下选拔细则。录取奖励措施获得“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资格的学生,第一志愿选择报考我院,且初试成绩达到第一志愿专业国家复试分数线即可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即可录取。学生申请资格1.高水平大学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2.无不及格课程;外语成绩要达到本专业当年推免生的要求;3.学术条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在全国、省部级学术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竞赛荣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奖励;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学院考核时间及地点:1.学院笔试:笔试时间:2019年3月9日15:00-17:00,笔试地点: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航海楼103教室2.学院面试:面试时间:2019年3月10日9:00,面试及分组情况当天通知。请所有参加面试的考生于8:30至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能动学院报道。考核内容,详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案》注:请注意学校外国语考试时间:2019年3月9日上午8:30-11:30
201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重点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定义、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以及ITS的实质;国际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趋势分析;掌握重点专业术语的英文说法。第二章掌握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开发方法与过程;掌握重点专业术语的英文说法。第三章掌握交通系统中常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常用检测器及对应的采集信息,分析不同检测器的应用场合、优点及不足;分析交通信息采集在交通应用中的地位,能够和后续章节的交通应用融会贯通;交通信息的处理方法;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