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广东海洋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广东排名:102 湛江排名: 22
  • 更新日期: 2023-03-12 13:26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759-2396115
  • 网址: www.gdou.edu.cn
  • 学校地址: 中国广东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

广东海洋大学学校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于祖国大陆南端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校园总面积4892亩。现有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分别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大道中5号。学校交通便利,湛江作为北部湾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海运、铁路、公路和航空等立体式交通体系,湖光校区距离高铁站仅12公里。学校濒临大海,绿树长青,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近3.3万人,独立学院2.1万人,高等教育学生1.1万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立足广东,面向南海,辐射全国,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学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招生专业


(一)水产学院


1.水产养殖学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划分两个方向:


(1)水产动植物健康养殖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健康养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产动植物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水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浅海海洋学、鱼类学、贝类学、虾蟹生物学、海藻与海藻栽培学、生物饵料培养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专题等。


(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产动物营养、饲料加工工艺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产动物饲料生产、配方设计、饲料质量检测、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水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学、组织胚胎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浅海海洋学、鱼类学、贝类学、虾蟹生物学、生物饵料培养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学、饲料学、水产动物病害防治、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添加剂学、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等。


 


2.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环境学、渔具渔法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网具装配技术、捕捞技术、渔场调查、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渔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渔具渔法设计和渔业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海洋渔业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远洋渔业开发、教学、渔政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水化学、渔具学、鱼类学、鱼类行为学、渔具力学、海洋生物学、航海概论、海洋生态学、行政管理学、渔政管理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业环境保护、渔业资源评估、渔业管理会计学等。


 


3.生物科学专业


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海洋生物)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科学,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科学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


 


4.水生动物医学专业


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病害防控、预防检疫、科学研究、教学、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水生动物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水生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水生动物病毒学、水生动物寄生虫学、水生动物细菌学、水生动物流行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免疫学、水产药物与药理学、水生动物病理学。


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和水生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均设有与国外著名高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①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3+2)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学习3年,东卡罗莱纳大学学习2年,分别获广东海洋大学学士学位和东卡罗莱纳大学硕士学位。国外学费和生活费(含医疗保险)每年生均约 42150 美元。②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2)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学习2年,迪肯大学学习2年,分别获广东海洋大学和迪肯大学学士学位。国外国外学费和生活费(含医疗保险)每年生均约 56800澳元。以上二个项目面向4个专业,入学后学生自主报名,院成立卓越人才班,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助力学生实现留学深造的梦想。


 


 


(二)食品科技学院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海洋水产特色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广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下属二级学科“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已与台湾、新西兰等境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市场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具有海洋水产特色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机械设备、食品工厂设计、水产食品加工学等。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海洋水产特色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专业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广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下属二级学科“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已与台湾、新西兰等境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食品领域的生产加工、分析检测、品控管理、安全评价、科学研究和经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毒理学、动植物检疫、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检测综合检验等。


 


3.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是当代高科技的主要领域之一,是以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认识和改造生物体,研究和生产人类所需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兴交叉学科,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食品科学、农业、军事、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专业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已与台湾、新西兰等境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及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生物、食品、医药、农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物工程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仪器分析、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制药学、生物制品学等。


 


 (三)海洋与气象学院


1.海洋科学专业


海洋科学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海洋科学学科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具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海洋调查、海洋观测和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能在涉海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划分三个方向:


(1)物理海洋方向


主要课程: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流体力学、海洋调查、海洋要素计算、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海洋环流、海洋内波与混合、卫星海洋学、海洋数值模式及应用。


(2)海洋化学方向


主要课程: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海洋气象学、海洋无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海洋物理化学、同位素海洋学、仪器分析(海化)、海洋微生物学、化学海洋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化学调查方法。


(3)海洋地质方向


主要课程: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学、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概论、海洋地质学、海洋测量学、海洋沉积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专业是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海洋气象卓越人才培养建设专业。


本专业划分三个专业方向:


(1)天气动力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系统掌握大气运动变化及气象预测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天气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综合观测、气象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大气探测及天气预报、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流体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预报、现代气候学等。


(2)海洋气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系统掌握大气探测、气象预报、物理海洋、海洋调查、大气海洋数据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海洋气象监测、海洋气象预报、大气探测领域从事基础业务、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业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海洋科学导论、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物理海洋学、大气数值模拟、气象统计预报、海洋气象学、海洋调查等。


(3)气候变化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系统掌握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大气海洋数据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从事基础业务、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海洋科学导论、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象统计预报、气候动力学、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等。


 


3.应用气象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雷电检测与防护、气象防灾减灾及风险评估,大气环境监测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雷电防护、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业务或管理部门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雷电防护原理、防雷检测、电子测量技术、空气污染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城市气象学、气候资源学、气象灾害影响及风险评估、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等。


 


 


(四)滨海农业学院


1.动物科学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本专业依托畜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物科学和动物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饲料生产、动物品种选育、动物繁殖、动物健康养殖、动物生物技术和畜牧业企业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动物生产学(含猪、禽、牛等)、畜产品加工学、兽医学、畜牧业经济管理等。


 


2.动物医学专业


本专业是广东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与动物科学协同发展,依托畜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动物健康生产)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管理与执法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与诊疗机构从事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实验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控,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双语)、家畜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动物检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中兽医学、小动物普通疾病学、小动物传染病学、小动物疾病诊疗学、小动物影像学等。


 


3.林学专业


本专业依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森林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生态工程与森林碳汇、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林业、农业、环境、城镇建设、检疫等管理部门及高校、企业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管理、环境建设保护、检验检疫等工作。 


主要课程:生物统计学、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测树学、遗传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经理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 


 


4.农学专业


本专业依托作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业、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与农作物生产相关的经营、管理、教学、研发和推广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农业生态学、生物统计学、农业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农业微生物学、植物保护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作物栽培学、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学、设施农业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等。


 


5.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专业,依托作物学硕士点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应用生物技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环保等行业从事相关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双语)、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双语)、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植物育种学、生物制药学、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技术等。


 


6.园林专业


本专业依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园林生态、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能在城乡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房地产开发、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园林植物学、园林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学、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区规划原理、园林设计等。


 


7.园艺专业


本专业依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热带园艺作物学硕士点建设,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及园艺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种植园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及良种快繁、病虫草害防控、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加工等基本技能,熟悉园艺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了解现代园艺植物生产管理技术与科学发展前沿,能够在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从事园艺及相关产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产品及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果树学、花卉学、蔬菜学、园艺商品学等。


 


8.植物保护专业


本专业依托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点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无公害植物产品生产、开发理论和技术,具备从事大规模植物生产中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防治、植物产品产后保护与产后处理和产品质量检验理论及技术,能在农业相关产业中从事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行政管理的工作,具有适应现代植物生产和植物产品开发的植物保护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


 


 


(五)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技术发展与用人需求出发,立足广东,面向南海,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能在工业生产一线,尤其在海工装备、家电等省或区域支柱产业中,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左右能够胜任机械工程师岗位工作,成为机械工程师、技术或管理骨干、项目或团队负责人或自行创业。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加工装备与数控技术等。


专业核心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工程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综合实践、机电技术综合实训、机械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机械制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专业核心实验:机械制图与CAD基础实验、理论力学实验、机械基础实验、机电技术基础实验、机电技术综合实验等。


 


2.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系统掌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扎实机械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在制造、海洋工程及服务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组织、改善、优化、评价、创新等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的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管理学、系统工程与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工程统计学、生产管理、工程经济学、工业信息系统集成、人因工程、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现代质量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图等。


 


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和具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能从事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测试控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设计等。


 


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制造业与广东省及大湾区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在材料成型及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检测、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材料成型控制基础、材料成型质量检测、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工程管理学、模具CAD/CAM。


 


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社会需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创业及应用能力的,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所涉及能源、电力、动力、船舶、化工、制冷及低温技术、空调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与工程设计、制冷工艺设计、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制冷压缩机、内燃机学、锅炉原理与设计、企业节能技术、船舶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等。


本专业划分两个专业方向:


(1)制冷空调工程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应用技能强、具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制冷与空调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胜任本专业范围内工程设计、设备安装、运行管理与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工作。


特色课程主要有: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与工程设计、制冷工艺设计、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制冷空调设备运行调试与检修、冷冻冷藏技术、冷库建筑、小型制冷装置、热泵技术及其应用等。


(2)热能动力工程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专业面宽广、基本理论扎实、适应性强、具有热能动力系统和设备的基本理论,掌握热力系统和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性能研究及其热工性能测量、热力过程自动控制、能源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主要有:内燃机学、锅炉原理与设计、企业节能技术、船舶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燃烧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内燃机设计、汽轮机原理、燃气轮机、船舶辅机等。


 


6.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产品营销等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研究所、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建筑环境测试与自动化、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利用、空调用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及热源设备、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工程伦理学、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与造价。


 


7.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服务模式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工业设计+产业融合+服务地方”的整合创新理念,面向广东省区域特色产业,设置小家电、家具、陶瓷等专业特色拓展课程。依托广东省小家电创新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湛江市工业设计中心、湛江市小家电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在本科教学中不断增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授,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在国内外工业设计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广泛获得用人单位肯定与社会认可。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快速表达、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实体建模及应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型制作与工艺、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分析、人机工程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改良设计、产品系统开发设计、家具开发设计、小家电设计、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快速成型与制造技术、企业形象与版式设计等。


 


 


(六)海洋工程学院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拥有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侧重为国内各大造船企业和地方船厂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材料与焊接、钢结构、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2.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目标:以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及关联领域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港口水工建筑物、海岸工程学、港口规划与布置、航道工程学、水运工程施工、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3.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培养造价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人才为我校专业特色。毕业后,可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工程造价咨询、工程设计等单位工作。本专业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和建设法律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考取国家执业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项目管理和工程决策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运筹学、土力学、房屋建筑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BIM技术与应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七)经济学院


1.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素质和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积极学习能力、科学分析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世界经济等。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译等技能,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贸易业务,可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经贸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商品学、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合同、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大学英语等。


 


3.经济与金融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同时熟悉海洋渔业、临港工业及航运物流等资本运作规律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工程、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海上保险、海运结算、渔业金融概论、航运金融概论、航运投资概论等。


 


 


(八)管理学院


1.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工商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 、工商管理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营销策划实训。



2.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我国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经济、财务、会计、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学、成本管理会计学、国际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会计等。


 


3.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和会计理论知识,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

推荐内容

2023年广东海洋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2023-01-09 17:39]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2023年,我校“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面向全国招收国家计划内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下达。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另行制定招生章程。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分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2022-11-23 14:12]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我校“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面向全国招收国家计划内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下达。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公告[2022-11-23 13:31]

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广东省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定于2022年2月21日17:00向考生公布。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初试成绩查询考生可登陆研招网硕士初试成绩查询系统(网址:http://yz..cn/apply/cjcx/),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和考生编号查询成绩,我校不再另寄纸质成绩通知。二、初试成绩复核(一)成绩复核范围统考科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2022-11-23 13:17]

我校水产学科具有8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前身为1935年成立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学校渔捞科和养殖科。学科立足广东、面向南海,以热带亚热带水生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制约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业装备设施落后”等共性瓶颈问题为目标,围绕主导品种选育、重大疫病防控、高效环保饲料、健康养殖技术、珍珠培育与加工、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等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科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2022-11-23 13:17]

我校海洋学科学科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3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广东优势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据中国科教评价网,2020-2021年我校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全国排名第5。2021年我校海洋科学博士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NatureCommunications论文。学科拥有一支特聘院士、珠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领衔,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研究生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方案[2022-11-23 11:58]

研究生复试是高校人才选拔的重要环节,对提升人才选拔质量,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1〕2号)等文件精神,综合考虑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态势,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原则(一)选拔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按需招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2022-11-23 11:55]

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综合考虑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原则上采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所需硬件、软件及环境要求(一)“双机位”硬件要求主机位:用于面试,原则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须配有摄像头、麦克风、音响功能),置于考生正前方,全程清晰显示考生面容以及双手。辅机位:用于监控面试环境,一般使用智能手机,置于考生侧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2022-12-16 18:57]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公平至上、质量为先”原则,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采用网络远程考试方式,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原则(一)选拔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注重选拔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及潜力、具有特殊学术专长及潜力的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推迟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紧急通知[2022-12-16 18:34]

广东海洋大学关于推迟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紧急通知各位考生: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工作要求,经研究,原定于2022年5月13日-5月14日进行的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暂定顺延一周,具体请密切留意研究生院和各招生学院的最新通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日程安排项目时间地点负责单位专业课笔试:《水产学综合》暂定:5月20日上午08:30-10:30钉钉或腾讯会议水产

2023年广东海洋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适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022-12-16 14:00]

广东海洋大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适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学院学科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类别研究方向全日制拟招生人数非全日制拟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学制法政学院0759-2396123法律(非法学)(035101)法律01不区分研究方向15暂停招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508民法或509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