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同济医学院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湖北排名:66 武汉排名: 47
  • 更新日期: 2023-03-08 21:46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83692814
  • 网址: http://www.tjmu.edu.cn
  • 学校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试点八年制医学教育院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是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两所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计划生育研究所以及九所临床学院;设有13个本科专业,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有2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三,3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五,5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十。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概论、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

   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500余人、副教授700余人。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构建和完善了充满活力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生近9000人,其中本科生40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留学生790余人。学院拥有3个国家教学团队、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主编各类国家级教材114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建院110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中国两院院士裘法祖、吴孟超、吴旻、陆道培、侯云德、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杨宝峰、陈孝平、马丁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胡丙长等就是我院培养的杰出校友代表。

  学院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际医学科学前沿、面向健康中国发展需求,构建和完善了覆盖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科研平台。建有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近十年来,学院到账科研经费达16.5亿元,获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13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稳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19项,中华医学奖42项,湖北省科技奖283项。

   学院拥有9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华中地区医疗诊治中心,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2016年,按省校、市校共建共管模式,学院整合优质医疗教学资源,将一批有实力的专科医院和有特色的综合医院扩增为直属附属医院,新增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各附属医院坚持以爱心奉献社会,以仁术服务人民,汇聚成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同济力量。

   学院起航于德国医师宝隆博士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因历史渊源,学院始终将对德合作与交流放在重要地位,确立了“以德国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国际交流”的工作思路。改革以来,先后与德、美、英、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医院、研究机构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签署了国际校际合作协议40余个,与一批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联合培养、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研究等卓有成效的对外交往工作,有力的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展望未来,学院将发扬“团结严谨、求实奋进”优良校风,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 精神品质,努力把握新机遇,培育新优势,为建设一流医科、一流医学院而努力奋斗。 (以上数据截至2017年2月)  



   

推荐内容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2-11-25 17:5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华中科技大学章程》,结合我校本科招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同济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邮政编码:430030)。第三条学校为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上级主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2-11-25 17:5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华中科技大学章程》,结合我校本科招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同济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邮政编码:430030)。第三条学校为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上级主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2-11-25 17: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华中科技大学章程》,结合我校本科招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同济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邮政编码:430030)。第三条学校为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上级主

2022年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2022-04-25 18:4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2022年继续做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我校将继续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现将实施办法公布如下:一、招生对象及条件学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报名指南[2020-05-25 11:2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强基计划报名指南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强基计划这个前沿学科就是基础医学,基础医学是引领医学科技创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学科。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就是培养医学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和未来领军人物,为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深厚医学基础、潜力巨大的医学学科领域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即未来的医学科学家。培养方案1本硕博衔接2大师引领3科教协同4国际化办学办学实力一流的品牌创建于1907,

2019年同济医学院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图)[2019-06-13 15:56]

同济医学院2019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注:原文件可查看文章附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2019-05-16 15:4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为确保研究生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梨园医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成立医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复试分数线和招生指标专业代码学习方式计划数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政治外国语业务一总分所有专业全日制199105050180300复试时间﹑地点安排及具体要求:1、综合测试(一)登录方式(三选一):1.关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招收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2019-01-09 16:1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做好2018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精神,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特制定梨园医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监察小组:略领导小组职责:略复试工作原则和要求:1、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2、严格按照初试成绩确定参加复试考生的名单实行差额复试。3、加强对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保证生源质量。4、坚持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