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由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批准转型改名为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的高等体育职业学院,
2008年1月12日新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9月22日,上海体育职业学院迎来建校60周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发来贺信。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分别在庆典大会上致辞,并共同为“明翔”雕塑揭幕。60年前,上海体育职业学院的前身上海体育训练班初创成型,发展至今成为一所集训练、科研、教学为一体,以培养优秀运动员勇攀竞技体育高峰和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高等专科院校。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共有9名运动员获13项奥运会冠军。此外,学院培养的运动员在世锦赛、世界杯等大赛上荣获148个世界冠军,破49项次世界纪录,获138个亚运会冠军和228个全运会冠军。肖天对上海体育给予很高评价。他表示,上海是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竞技体育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前列,上海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世界赛场上为我国夺得了众多奖牌和荣耀,作为上海竞技体育主力军的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学院6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有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优势,有力地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辉煌。赵雯表示,希望学院抓住宝贵发展机遇,同心协力、传承精髓,敢于转型、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奋发进取,把学院建设成为集竞技体育训练管理、高职教学、体育科研为一体的新型体育职业学院,努力实现学院发展的新跨越、新成就,为国家和上海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曾获奥运会前三名,世锦赛、世界杯冠军的学院历届优秀运动员代表,以及国家级教练员代表纷纷亮相红毯仪式,其中包括奥运冠军刘翔、吴敏霞、邹市明等,著名教练员孙海平、张传良等。
2020年教育部公示撤销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建制。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优秀运动员勇攀 竞技体育 高峰的高等学府,创建于50年代初期华东 体育训练 班,几易其名后于1984年被市政府批准成立 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2007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批准转型改名为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的高等体育职业学院,新学院于2008年1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学院是一所培养优秀运动员勇攀竞技体育高峰的高等学府,作为上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地,学院曾经培养出了9位奥运会冠军,156位世界冠军,先后打破了50项世界记录。刘翔、姚明、王励勤、吴敏霞、火亮、刘子歌等优秀运动员,已成为上海城市的名片
作为上海培养 高水平运动员 的基地,学院曾经培养出了六位奥运会冠军,100位世界冠军,有17人先后打破了37项世界记录。培养出的运动员 刘翔 、 姚明 已成为了上海城市的名片。 王励勤 、 吴敏霞 、钱震华等也从这里走上了奥运赛场。 孙海平 、 胡鸿飞 、 陈运鹏 、永谊等一批著名教练员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如 朱建华 、 庄泳 、 杨文意 、 乐静宜 、 曹燕华 、 王朋仁 、 史方静 、 朱琳 等,向世界展示了上海风貌,为中国和上海赢得了荣誉。学院自1997年以来连续六次被评为 上海市体育局 系统的文明单位。
学院下设7个运动训练中心,院部机关共设13个处室,共有梅陇、莘庄、东方绿舟3个校区,学院总部位于梅陇。处室包括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训练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保卫处、体育医院、科研图文信息中心、教培中心和体育系。运动中心包括游泳运动中心、排球运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田径运动中心、自行车击剑运动中心、篮球运动中心和拳击跆拳道运动中心。
学院下设7个运动训练中心,院部机关共设13个处室,共有梅陇、莘庄、东方绿舟3个校区,学院总部位于梅陇。处室包括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训练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保卫处、体育医院、科研图文信息中心、教培中心和体育系。运动中心包括游泳运动中心、排球运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田径运动中心、自行车击剑运动中心、篮球运动中心和拳击跆拳道运动中心。
学校自成立以来,学院秉承严谨治学的办学风格,对教学各环节严格把关、严格要求,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一定体育职业技能的高等体育适用性人才。这些毕业生现都活跃在政府部门、体育训练单位、 体育管理 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体育健身场馆 的管理、服务、教学岗位上。特别是自1999年招收第一届 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 全日制班学生以来,每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这些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