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院和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27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9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其中主报1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87项。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和药理学与毒理学10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社会服务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引领带动的工作思路,探索科技服务地方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学校已与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百余个地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国27个省建设综合实验站27个、产业研究院2个、教授工作站72个,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实施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学校的专利成果和实用技术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开展面向新型农场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农业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和创业者及跨界投资者等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达到5.5万人次/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推广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开展。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班 | 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园林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气象学、生态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物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草业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土木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法学、传播学和英语 |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传播学、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英语 |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 ——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 ——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营养与健康研究院) | —— |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 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
我校的收费严格按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2020年普通本科(含港澳台地区)收费标准为: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费3000元/(生 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学费按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执行,其余专业学费5000元/(生 年)。住宿费标准:900-1200元/(生 年)。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60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17人。研究生导师14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04人。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加速国际化进程。学校与东欧、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北美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39所大学、研究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国际学院、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荷奶业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与培训机构。学校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罗大学合作建设“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并在此机制下开展各项实质性合作。在加强与世界顶尖院校合作的同时,学校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探讨农业科研与教育合作交流计划,成立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和“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先后成立了“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和“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并依托联盟成立了11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心。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与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院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坦桑尼亚苏库因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外一流院校和国际组织广泛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学术竞赛、夏令营、交换生和实习等各类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种专业学位类型,20个专业学位领域,6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2182名,全日制研究生893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8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84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