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国农业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北京排名:60
  • 更新日期: 2023-03-08 15:57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10-62737682
  • 网址: http://www.cau.edu.cn
  •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校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院和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27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9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其中主报1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87项。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和药理学与毒理学10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社会服务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引领带动的工作思路,探索科技服务地方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学校已与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百余个地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国27个省建设综合实验站27个、产业研究院2个、教授工作站72个,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实施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学校的专利成果和实用技术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开展面向新型农场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农业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和创业者及跨界投资者等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达到5.5万人次/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推广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开展。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专业


二级学院本科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园林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气象学、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草业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土木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法学、传播学和英语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传播学、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英语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营养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收费标准

我校的收费严格按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2020年普通本科(含港澳台地区)收费标准为: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费3000元/(生 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学费按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执行,其余专业学费5000元/(生 年)。住宿费标准:900-1200元/(生 年)。



中国农业大学学校荣誉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60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17人。研究生导师14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04人。



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办学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加速国际化进程。学校与东欧、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北美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39所大学、研究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国际学院、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荷奶业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与培训机构。学校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罗大学合作建设“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并在此机制下开展各项实质性合作。在加强与世界顶尖院校合作的同时,学校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探讨农业科研与教育合作交流计划,成立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和“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先后成立了“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和“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并依托联盟成立了11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心。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与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院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坦桑尼亚苏库因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外一流院校和国际组织广泛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学术竞赛、夏令营、交换生和实习等各类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学科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种专业学位类型,20个专业学位领域,6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2182名,全日制研究生893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8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84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60名。

推荐内容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01-12 10:37]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围绕耕地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乡村振兴、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等国家重大需求而设,以培养自然资源管理迫切需求的土地科学与技术人才为目标,培养拥有宽厚的地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具备从国家到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及管理科学理论、土地信息及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核心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国土空间规划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23-01-12 10:34]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经济等基本知识,掌握土地科学信息技术,接受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系统分析与建模、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经济、不动产估价等综合技能训练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二)核心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与地貌学、土地系统分析与建模、土地法学。(三)未来深造近三年,毕业生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3-01-12 10:33]

(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空间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的基本技能,具有强实践创新能力与高人文素养,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地理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数字影像处理、遥感原理、定量遥感、卫星导航原理、3S专业综合实习(实践课)、空间数据库、土地信息技术、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GIS应用开发(实践课)等。(三)未来深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2023-01-12 10:23]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在农业、外事、新闻、教育、文化等领域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研究等工作,在商务、经贸等领域从事管理、国际贸易等工作,在旅游、IT等领域从事导游、专业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毕业生英语专业水平在4级~8级之间,日语运用能力达到较熟练水平。(二)核心课程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美社会与文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政策专业[2023-01-12 10:22]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系统掌握和熟练运用社会政策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海内外享有卓越声誉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核心课程社会政策概论、社会政策理论、中外社会政策思想史、社会政策经典著作导读、社会政策理论前沿、国际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伦理、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政策规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2023-01-12 10:21]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组织协调与社会管理能力、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本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学研究者、政府部门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和市场调查人员,尤其致力于培养在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建设、企事业管理等方面新时代急需的专门人才。(二)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经典社会学理论、现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2023-01-12 10:21]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复合知识结构、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播人,学生应具有传播、新闻、影视等全面专业技能,了解媒体发展趋势,关注中国乡村发展,具备多学科视野、多视角、多技能的综合素养。(二)核心课程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影视导论、新媒体导论、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研究方法、新媒体技术与艺术、乡村传播学、传媒与社会等。(三)未来深造学生可在传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法学专业[2023-01-12 10:20]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责任、职业伦理、专业知识、执业技能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学生应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法学发展动态,具备优秀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和论证能力,运用法律规定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核心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23-01-12 10:19]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培养具有深切人文情怀、深厚学术底蕴和深耕实践经验的开放型、国际型和复合型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为目标。(二)核心课程发展经济学、普通发展学、发展经典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国际发展援助、发展项目管理、参与式发展规划、环境与发展、推广学、农村发展政策。(三)未来深造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外知名大学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023-01-12 10:18]

(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与大数据管理理论知识、大数据管理与治理的体系化方法,拥有运用大数据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大数据管理决策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社会经济调查方法、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大数据治理与伦理、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数据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