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专业简介

2017-09-23 10:21  武汉市艺术学校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1.招生、学制和培养目标:
  • 2.师资状况:
  • (1)1953年汉剧班主任
  • (2)1959年级汉剧班由李四立、周长砚
  • (3)1980级汉剧班由李惠卿、张天笑、
  • (4)1988级由曾宪武、张锡炎负责该班
  • (5)96级由曾宪武、肖万林、江威先后任
  • 3.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管理。
  • (1)专业课程设置
  • ①基本技能课
  • ②剧目课
  • ③艺术扩展课
  • ④艺术实践课
  • (2)教学管理:
  • 4.人才培养状况:
汉剧专业

汉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自195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五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300余人。

    汉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自195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五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300余人。
  1.招生、学制和培养目标:
    1953年级招生52名,学制6年;1959年招生119名,学制6年;1986年级招生66名,学制6年;1988年级招生12名,学制4年;1996年级招生51名,学制6年。
    培养目标: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承与发扬中国民族戏曲优良传统的汉剧艺术工作者。
  2.师资状况:
    (1)1953年汉剧班主任:叶月来、周长砚同志,教师队伍主要由学校戏曲教师担任,并邀请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伯华、吴天保、李罗克任主课老师。
    (2)1959年级汉剧班由李四立、周长砚、李长芬、张天笑先后任班主任,教师队伍由53级任课老师与武汉市汉剧团选派的主要演员共同承担教学任 务。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吴天保直接指导该班教学。1962年由于学校的撤消,汉剧班转到武汉剧院组成附属实习团继续完成学业。
    (3)1980级汉剧班由李惠卿、张天笑、向明东先后任班主任,专业教师由朱丁已、匡天、杨小楼等20余名教师组成。同时还聘请了汉剧表演艺术大师陈伯华、著名汉剧演员胡和颜老师来校讲学和任教。
    (4)1988级由曾宪武、张锡炎负责该班的教学工作,专业师资队伍由付有根、刘小培、李金凤、杨小楼、李小玲等18名教师组成。
    (5)96级由曾宪武、肖万林、江威先后任班主任,师资队伍由学校教师与武汉汉剧院选派主要演员联合组成如:付有根、贾振南、胡和颜、杨小楼等20余名教师。
  3.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管理。
    (1)专业课程设置
    ①基本技能课:腰腿基本功课;身段、把子、毯子功基训课;唱腔表演课;音乐理论课;音乐伴奏主场、舞场基训课。
    ②剧目课:《扫抬》、《坐宫》、《哭祖庙》、《痴梦》、《打花鼓》、《秋江》、《雁汤山》、《武松打店》、《档马》、《状元媒》、《宇宙锋》、《二梅》等百余出剧目。
    ③艺术扩展课:由经典唱腔赏析、现场观摩、文艺学常识、戏剧史等课程组成。
    ④艺术实践课:利用期末考试、剧目检查、政府活动、公益活动等机会组织学生舞台实践。
    (2)教学管理:
    该专业制定编写了《汉剧专业教学计划(六年制)》、《汉剧剧目课教学实施方案(六年制)》,学校根据教学大纲,严格实施教学计划,按照“循序渐 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组织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定期“评教评学”进行教学考评,不定期选送 专业教师到高校进行深造,以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几十年未先后聘请了吴天保、陈伯华、李罗克、王小楼、胡和毅等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排演其代表剧 目。
    教学过程中,低年级阶段在强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艺术功底传统剧目进行剧目教学的启蒙,开设音乐理论课和科学发声课,引进舞 蹈、武术、体操专业的教员担任相关课程教学,在传统教学形式中纳入其他相关艺术元素为教学内容。对于音乐生,要求每人掌握一种主科乐器、二种副科乐器的演 奏技巧。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学重点转入到剧目教学与舞台实践,定期安排学生到各剧院剧场以及工矿、农村实习演出;组织学生观摩名家现场演出;开设经典赏 析课程以开阔学生眼界,开设中国书法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组织学生参加省内乃至全国的各种相关赛 事,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风格的多种艺术门类,为将来的艺术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4.人才培养状况:
    1953级涌现出:吴思谦、童志、杨七雄、程良美、雷金王、陈新云、黄三爱、杨漠超、周家耀、戴湘平、肖万林、蔡珍、秦斌秀、郭天平、高秉江等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汉剧艺术人才。
    1959级涌现出:熊美英、贾振南、熊留华、胡和颜、熊小柱、陈志生、袁忠玉、姚长生、刘引珍、陶菊荣、邵从、吴绍毓、候宝耀、方月舫、王志林等优秀人才。
    1980级涌现出:邓敏、邱玲、王立新、熊国强、芦玉华、李青、刘丽、刘玉枝、范琼、单清、朱勇、张志文、戚茂盛等优秀汉剧演员、演奏员。
    1988级、1996级分别涌现出:吕品、徐军、余少群、王黎、刘敏、童彦、严丽亚、矫浩、郑其欢、钱光曦等一批新型的汉剧艺术人才。

原标题:2014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专业简介

2014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专业简介

汉剧专业汉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自195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五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300余人。汉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自195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五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300余人。1.招生、学制和培养目标:1953年级招生52名,学制6年;1959年招生119

2012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定向班招生简章

武汉市艺术学校2012年汉剧定向班招生简章我校发布2012年汉剧定向班招生简章武汉汉剧院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1年已被武汉市政府定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武政办【2011】179号文件)。曾经是全国八大艺术院团之一,剧院名角荟萃,行当齐全,剧目丰富,艺术资源雄厚,各行流派分呈。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汉剧艺术接班人,经武汉市

2022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武汉市艺术学校创建于1951年,一代宗师梅兰芳先生为第一任名誉校长,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近77亩,总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是一所国内办学水平一流的中等艺术学校(国有公办)。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招生考试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总体要求和

2014年武汉市艺术学校京剧专业简介

京剧专业京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乃至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剧艺术人才,自1951年开设第一届京剧班以来,已招收了四届,培养学生374人。京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乃至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剧艺术人才,自1951年开设第一届京剧班以来,已招收了四届,培养学生374人。1.招生、学制、培养目标:1951级招生123名,学制7年。提出“应用科学方

2022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招生工作(第一批复试)推迟通告

武汉市艺术学校2022年招生工作(第一批复试)推迟通告为防范疫情扩散风险,保障师生健康和安全,按照防疫部门有关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2022年招生考试第一批复试工作推迟举行。招生工作时间和方式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微信公众号、官网招生公告。特此公告。咨询电话:027-84257748、027-84257691、武汉市艺术学校招生毕业办

2016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杂技表演专业简介

教学管理学校的杂技专业以随团办班的形式进行教学,学校和杂技团共同负责招生,学校负责学籍管理。历届杂技专业均属于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由武汉杂技团录用。专业教学全部由武汉杂技团负责,并由杂技团一名副团长具体分管。课程设置根据杂技艺术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杂技学生的入学年龄有一定的差异,小七岁,大十五岁。在教学方面也因年龄而的差异作不同的安排,原则上规定专业六

2015年武汉市艺术学校木偶剧专业简介

木偶剧专业木偶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木偶剧艺术人才,自198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三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70余人。木偶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木偶剧艺术人才,自198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三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70余人。1.招生、学制和培养目标:1983年级招生25名,学制三年;1993年招生

2022年武汉市建设学校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武汉市建设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一所建设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湖北省建筑行业标准化考试基地,湖北省“1+X”证书培训考核站点。学校位于武汉市江汉二桥畔,交通便利,校园占地80亩,环境幽雅。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双师型教师35人,高级讲师30人。各专业

2022年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招生简章

招生代码湖北省:0105武汉市:305//“3+2":604一、学校简介更长的办学历史50余年职教品牌,半世纪砥砺前行。武汉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职学校之-,创办于1964年,前身为武汉市工艺美术学校。更高的办学水平武汉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中职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国家中职示范校、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国家模具实训基地等四个“国字头”称号在全市中职独一无二,是首届湖北省

2014年武汉市财贸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简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的专业师资队伍,生源稳定,专业规模逐年扩大,获得了相关用人单位的肯定和社会赞誉,在学生和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2008年被评为市重点专业,在2011年通过省重点专业的评估。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现有三个专业教学班级,随着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建设战略的迅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