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推动职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010-11-09 16:02  技校网友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五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天津

天津市:与教育部共建职教改革试验区

2005年8月,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确定了五项试验内容,即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对外、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探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天津不断深化行业办学为主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按照行业组构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城市郊区结合式、社区联合组合式、面向农村网络式5种模式组,建成16个职教集团,天津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投资体制正在逐步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并举;着力探索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办了一批“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建成了46个市级实训基地和93个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骨干教师;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纽带,与教育部共建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全市职业教育法制宣传及成果展示日,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并实施了《职业教育条例》、《就业促进条例》和《农民教育培训条例》。

这些改革试验,为进一步推动天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改革思路进一步清晰,基础能力进一步夯实,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南京市: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校企对接、产学合作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教育优先”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普教职教保持着协调发展态势。市、区(县)两级政府落实地方政府办职业教育的责任,保障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每年教育附加的30%投入职业教育。目前,全市职业教育的专项设备年投入在6000万元以上,保持了年均10%的增幅。南京市发改委和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政府的“有形之手”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多年来,南京职业教育坚持“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不断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加大单元教学推广力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相互借势、校企合作共赢。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双元制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在江苏省率先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举办“博西华”、“环强”班等形式,为博西华、科宁集团等著名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数千人。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紧盯市场前沿,开设宝马培训基地、上海通用ASEP项目学校、丰田TEAM21项目学校,与相关行业协会及知名企业组成首家江苏教育集团,成为国家级汽修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美容美发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动,车间与教室合一,学习与实践交替,南京的职业教育正在为企业培养大量免检人才。

宁波市:建设“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遵循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扶持性办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005年、2006年,宁波市分别召开科教大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构想。提出到2010年,初步构建起与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并提出按照优化组合、集聚集约的原则统筹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推进职业教育与当地的“块状经济”紧密结合。全市集中力量建成10所与本市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专业特色鲜明、设施设备先进、实行跨区域招生的市级中等特色专业学校,建成10个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成10个高等学历教育与高级职业(执业)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服务型重点专业。同时提出要高举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旗帜,大力开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校企之间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以企业命名联合办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互聘师资等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宁波市还制定并实施了《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宁波市职工教育条例》和《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出台了职工教育经费统筹政策,设立了校企合作发展资金。近3年来,市政府牵头每年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项督查,引导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职业院校端正办学方向,提升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并通过举办职业教育宣传周、终身学习周、职业技能大赛、校长与企业家论坛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弘扬先进典型;还组织企业和行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通学校校长和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前往职业院校参观考察,搭建双方交流平台,不断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无锡市: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 

“十一五”之初,江苏省无锡市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以推动整个产业升级,促进整个城市转型,确保2010年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无锡市把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列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这在全国地方城市发展规划中,在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定位上,都非常罕见。2006年7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力争把无锡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的区域性职教中心、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的奋斗目标。2010年6月,国家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将无锡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确定为:充分发挥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目标的全面确立,为“十一五”期间无锡市职教发展改革确立了方向。

原标题:发挥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推动职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推动职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天津市:与教育部共建职教改革试验区2005年8月,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确定了五项试验内容,即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对外、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探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五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天津不断深化行业办学为主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推动区域职教发展

本报讯(记者魏海政)日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园林工程系主办的“建百年品牌筑千功伟业”校企合作论坛举行。论坛围绕打造区域建设职业教育高地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与会者认为,职教人才培养应贯彻“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与管理理念。

广东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现代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注重战略推动,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改革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关于“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深刻论述,充分揭示了技能人才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信心。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特

安徽宁国造就人才队伍 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以“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奋力构建和谐宁国”为目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好民营企业人才、党政人才、乡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支队伍,为宁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勇于创业的民营企业人才

2022年山东省高校、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实施区域

2022年高校、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实施区域济南市商河县、莱芜区(原莱城区)淄博市沂源县枣庄市山亭区烟台市莱阳市、栖霞市、蓬莱区长岛综合试验区潍坊市安丘市、临朐县济宁市泗水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泰安市宁阳县、东平县、岱岳区、新泰市聊城市东昌府区、茌平区、临清市、阳谷县、莘县、东阿县、冠县、高唐县日照市莒县、五莲县德州市德城区、陵城区、平原县、

民建副主席马培华:职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培华在上述论坛中发言认为,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直接承担着为区域发展输送各类技能人才的重任。只有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将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服务型教育体系,才能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

2022年四川省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实施区域

四川省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实施区域(共119个县市区)成都市(2个):大邑县、邛崃市攀枝花市(3个):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泸州市(3个):叙永县、古蔺县、合江县绵阳市(5个):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广元市(7个):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利州区遂宁市(2个):蓬溪县、大英县内江市(1个):东兴区乐山市(

2013年西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农林经济管理(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林学概论、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统计学、农产品贸易、社会林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能

2021年四川轻化工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

农村区域发展(本科)1.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培养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具备农村区域发展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农村管理,具有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相关企业、教学与科研单位等从事决策管理、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参与式工

安徽合肥加快培养人才 服务经济发展

日前,从市人社局召开的全市人事考试工作会议上获悉,两年来,该局积极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共组织285项考试,考生达27.5万人,其中,政策性考试(职称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三支一扶”考试等)共98项,考生达17.5万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187项,考生达10万人,服务合肥经济发展,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