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较好的职业文化素质,较强的语文教育教学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及具有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职业及职业拓展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和管理及相关现代服务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立足基础教育,强化专业基础,拓展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见习、实习及顶岗锻炼等途径,了解小学教师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包括工作性质、环境、常规程序、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等,分步骤进行,逐步过渡到工作状态,贯穿于整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能力培养上,坚持学练结合,以练促学。新生入学后,首先到小学观摩见习一周,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第一手资料。第二至九学期每学期安排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与小学教学有效衔接。
3、人才培养成果
初等教育专业承载着学校30余年师范教育的历史积淀,担负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重任。以立足基础教育,拓展专业能力为宗旨,注重能力培养,打造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构建教学科研互动、文理渗透的育人机制,采取跨学科、宽口径培养等模式,将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专业发展与就业方向相结合的目的。在能力培养上,坚持学练结合,以练促学。注重打造“师范文化”,体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将音乐、美术、教师礼仪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通过组织大学生合唱团、舞蹈团、民间艺术表演团等学生团体,以及“师范生教师素质大赛”等各类赛事,把“学高”“学广”的师范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4、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的教师严重不足,2006年,3万多所村小的班师此平均为1:1.3,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另外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民办学校比较密集的南方发达地区,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较大。与此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主持、服务管理等文职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说,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一是市场的需求量大,二是该专业的适应范围广,这也是本专业的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优势所在。
学校荣誉
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省文明单位,荣获省安全文明校园、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省代理家长先进集体、市先进集体、市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市宣传思想工作标兵单位、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学雷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跨入“十一五”之际,抚顺师专的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人才培养方面,“立足抚顺,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大学。
办学实力学校位于抚顺市顺城区历史悠久的高尔山公园东部,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是一所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厚德、树人、务实、创新”的校风和“励志、勤奋、求真、成才”的学风,探索出“基础适度、强化技能、提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38200余名合格人才。 步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学校确定了“师范专业与高职专业并存,做强师范专业,做优高职专业”的发展定位。师范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高职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校设有中文与旅游系、生物化学系、计算机系、学前教育系、音乐系、美术系、英语系、初等教育一系、初等教育二系、电光工程系、体育系、基础部和社科部等13个教学系部,共22个专业。其中生物实用技术专业是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装潢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为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