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平台+模块”的“2+2”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和教育课程为基础平台,根据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设置若干模块,前二个学年,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和教学基本功;后二个学年,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外导师,结成紧密的“师徒式”关系,实施校校、校地合作育人。
(2)是数学专业教育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发挥数学基础性学科的优势,设置与金融学、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以及相关人文、艺术类课程,促使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教师教育特性和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导向,充分利用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整合优势,增设相关人文、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会学、会教、会管、会研”和农村教学“多面手”的“四会一手”能力。
(3)是协同培养特色。实行双专业负责人制和校外导师制,聘请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专家为校外专业负责人,聘请优秀初中数学教师担任师范生的校外导师,协同育人。 5.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近世代数、计算方法、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含课件制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学设计等。
(1)是专业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师德养育。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优势,依托“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地方文化品牌,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师德养育相结合,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促使形成儒雅的师范气质。
(2)是重阅读体验,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经典作品阅读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文学感受和赏析等、文化理解和传承等能力。
(3)是加强“多方协同”,突出教学能力培养。加强校内协同、与地方教育部门的协同、与中小学校的协同、与社会相关方的协同,实行“双专业负责人制”、“双导师制”的“两双”策略,协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我校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23个本科专业和9个高职(专科)专业。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同时,我校教育类专业秉承了百年师范办学的优良传统,毕业生在全省都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