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按照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作部署,在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运用大数据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整理和挖掘中医药宝库,提升中医药数据价值。
学校重视医疗健康数据分析与利用,在教学、科研、临床过程中广泛推进数据应用,为大数据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我校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突出中医药特色,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对细分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中医学基础、中医临证概要、中医临床概论、临床常用中成药、中医外治学
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学、中医健康管理、小儿保健按摩、妇幼保健学、健康管理实践技能等。
Q3.你为什么要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与人才需求状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据中国科协统计数据显示,健康服务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大产业,人才缺口超过千万。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满足山东省乃至全国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在专业技能服务、健康风险评估、复合型经营管理等领域人才极为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巨大缺口已成为阻碍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源于人才,基于目前社会对于相关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与就业前景良好。
Q4.我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我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根据我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设置的专业,该专业具有如下优势和特色:
(1)中医药特色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指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中医药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校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突出中医药培养特色,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对细分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2)师资条件
我校现有一支较强的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由中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博士15人,硕士8人。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
(3)实践教学资源
学校有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能够保证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25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医学重点学科承担单位,绝大多数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均有中医治未病中心,我校与济南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社区实践教学基地。
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5250平方米,同时可入驻100多个创业团队。基地依托学校中医药学科专业和科研优势,紧密结合医药科技、健康医疗产业和济南西部新城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彰显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集聚地,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在人才培养、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类创业项目数量占据首位。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指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中医药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校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突出中医药培养特色,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对细分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疼痛针灸治疗学、针刀医学、中医外治学、中医整脊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釆用模块化设置方法,共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中医课程、中医康复特色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康复医学课程五大模块,每个模块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课修两大类,并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融入课程计划当中。
Q3:中医康复学专业学习的难点以及解决方式?
学习难点: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医康复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又具备一定现代康复医学基本知识与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在中医临床、传统中医康复、现代康复方面都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因此对中医临床技术、传统康复技术、现代康复技术等知识均要求熟练掌握,课程类目多,课业任务重,但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规格也会相应提升。
解决方案:以学校雄厚的中医学科实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康复学院康复相关专业师资优势,确保高质量的专业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康复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借助我校一、二附属医院临床各科及康复中心良好的实习条件,夯实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学科基础,为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保驾护航。
Q4:你为什么要报中医康复学专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与人才需求状况)
1.康复医学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业,对康复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雍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与康复人才需求量持续快速增加对应的是,康复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据中国康复医学会调查,我国现阶段需要康复医学人才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平均每年净需求量约2万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康复医学人才研究报告》显示,康复医学人才呈现结构性矛盾,康复医学人才的总体供求情况很不平衡,需求量远大于供应量,比例接近8:1。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
2.中医康复专业人才短缺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人才的总体布局不均。而《综合医院三级医院管理标准》以及《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等有关文件,明确了在二级、三级医院中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然而我国目前各级中医院中医康复科大多建制不健全,从业的康复医生大多为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师,从事中医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完善,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种现状无法满足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医院康复科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中医康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因此,培养中医康复专门高级人才非常迫切。
Q5:你为什么选择我校中医康复学专业?(中医康复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1.丰厚的成功办学经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山东省早开展康复专业教育的单位。我校于1994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较早开办了中医养生康复本科专业。1998年因专业结构调整,养生康复专业取消并停止招生。2004年设立中医康复学专科专业,2005年设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至今已招生14届,毕业学生854人,就业率100%。2010年康复治疗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年中医康复学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2012年增设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专业。2013年从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分化增设了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
2.中医康复学相关学科实力雄厚
中医康复康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一级学科是中医学,与针灸推拿学和康复医学密切交叉。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为中医康复学专业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与保障。
3.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学”重点学科
我校“中医康复学”2012年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本学科所属的康复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医、教、研一体的中医康复学体系。
4.具有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素质较好、能胜任康复教学的教师队伍。本专业教师队伍成员从事专业涵盖了中医基础与临床、康复基础与临床、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基础与临床等专业。所有师资都从事中西医康复的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形成了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与年龄层次都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5.拥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实验条件
目前我校有康复、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相关仪器,能够满足中医康复教学操作演示、学生技能锻炼、科学研究的需求。新建成的康复实训中心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米,实验仪器总值超过2000多万元,其中包括康复评价、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领域先进的仪器设备,是集教学、实验、实训、创新、竞赛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完全能够满足中医康复实训实验教学的要求。
6.拥有实力强大的校外实习基地
我们优选了10余所省内实习基地,包括我校2所附属医院在内的中医院类实习基地;10余所省外实习基地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还有1所海外实习基地韩国安东琉璃医疗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