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在校内拥有与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共建的“铜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教师多来自行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学与行业部门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实训和实践教学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将宽基础与强专业有机结合,通过扎实严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训练,使毕业生具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绿色防控、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管理等理论与方法;熟悉农业生态修复与保护,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贵州大学的专本衔接课程结合,学生可顺利通过专本衔接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证书。
聘请行业工程师进行授课,与校外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使实训教学更为切合工作环境,强化学生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专业课程衔接紧密,知识面广,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贵州大学的专本衔接课程结合,学生可顺利通过专本衔接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证书。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从初学者到熟练工的人才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校企共育的工学结合理念,根据茶叶基地管理、茶叶加工等核心岗位的要求,围绕茶叶生产季节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采用“按季分项,学用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贵州大学的专本衔接课程结合,学生可顺利通过专本衔接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证书。
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紧扣地方畜牧业的发展,按照“分类教学、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黔东畜禽良种生产课程体系,开发岗位能力课程和特色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了能适应地方畜牧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区域内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企业,在企业设置情景,将课堂搬到企业,进入畜禽圈舍,在真实的情景中完学实训,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经过三年的骨干示范建设,畜牧兽医专业的办学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服务的能力及示范带动作用都大幅度提升。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贵州大学的专本衔接课程结合,学生可顺利通过专本衔接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证书。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人才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校企共育的工学结合理念,根据动物疫病防治、宠物医院等核心岗位的要求,围绕猪、牛、羊、禽及宠物的疾病防治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贵州大学的专本衔接课程结合,学生可顺利通过专本衔接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证书。
1、实施“分剂分期、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分剂分期”:围绕本专业学生就业核心岗位-制剂生产与质量检测,结合学生的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以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注射剂等典型制剂的生产与检测为载体,开发《固体制剂生产与检测技术》、《固体制剂生产与检测技术》岗位能力课程,构建凸显“黔药”特色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并以每一岗位能力课程为教学中心实施按剂型分学期组织教学,强化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研结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行“导师+师徒”制,一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设计操作实践,并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研讨、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岗位一线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职业精神、合作沟通等职业综合素质和工作胜任能力。同时,依托铜仁职院民族医药研究所、植物药生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及贵州省中兽药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人才资源优势,以教师承接的在研课题和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横向课题研究为平台,实施“导师”制,通过教师主持、学生参与,使学生在研发中提高、在生产中学习,实现“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