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项目开发为教学目标,以实际的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实际工作情境,与社会工作环境接轨,突出“工学结合”的办学宗旨。
2、毕业证+专业证书培养模式,学生可考取装饰美工等级证书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平面设计师资格证。
1.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
2.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建筑类院校发展这一专业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和前途。环境艺术设计21世纪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已经被高度重视.而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建筑物不仅仅给人以舒适的享受,而且像音乐一样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民族风格的新发展是一件让各国设计师们共同追求的课题现代社会单纯的说某种东西是民族风格是会让人发笑的。新风格的出现也是新文化到来的预兆。适当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域文化特点是为了将来、未来给子孙们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运用传统的文化思想的香味,结合今天的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作品自然会产生新的民族文化和风格,她的世界文化既民族综合创新探索追求。现代世界室内空间设计流行的风格就是民族共存,共追求的新风格发展新趋势。
针对本专业特点,考虑目前建筑市场对造价人员的反馈,结合我院本专业生源质量以及我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我们推出彰显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1)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专业建设
①企业见习与顶岗
②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③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办学成果学院是辽宁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是辽宁省教育援藏基地,是铁岭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基地。建校以来,培养各类人才30000余人。培训各类人员100000余人;为铁岭市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1300多人;为西藏那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33人。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改革新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与省内外34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毕业生就业应聘洽谈会的形式,把人才市场搬进校园,年均就业率在95%以上。
办学实力学院占地3678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实验室66个,实训基地2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86万元,图书馆藏书35.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37亿元,在校生5615人。
学院是一所集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电子信息类、制造类、服务类、财经类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农学系、园艺系、动物科学系、国际贸易系、计算机科学系和高尔夫学院,开设了30个高职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教育部、交通部确定为承担国家汽车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重点专业,高尔夫俱乐部商务管理专业是辽宁省品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