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一:强化基础训练。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建立起以财税专业知识为核心,以现代财经类和公共管理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了解中国财政、税收的政策和法规,了解财政税收理论发展动态,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处理财政税务业务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
特色二:注重交叉融合。本专业注重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与税收征管实务及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相结合,掌握财政、会计、税收筹划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运作技能,着眼于获取知识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的全面培养。
特色一:更大机会获得CFA证书。该方向将CFALEVELI课程嵌入到大学培养方案中,CFALEVELI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其他课程实行中文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国内大学文凭与学位的同时,还受到更好的国际金融执业资格认证教育。
特色二:广阔的就业前景。目前,国内金融分析师存在巨大供需缺口,诸多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及证券公司等机构都竞相聘请CFA持证人,其中许多CFA持证人在金融投资领域担任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重要职位。
特色三:全球化教学师资。本专业方向中CFALEVELI课程的教学师资由CFA官方认定的教育机构-楷博财经提供,授课老师均为CFA持证人员,对课程结构和考试命题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其余专业课程均由学院选拔的优秀教师任教,并且擅长将真实金融案例融入教学。
特色一:明确定位。本专业针对西南地区的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银行、证券、融资担保、企业投融资等领域人才需求,培养能从事金融管理、企业投融资、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承销、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管理等专业化工作,熟悉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具有较强金融类专业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特色二:厚植基础。本专业注重从金融学专业基础、现代研究方法基础、实践能力基础等三个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特色三:注重交叉。本专业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根据社会需要,结合学生人才成长需求,分类分型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特色一:本专业具备基础课、专业课、双语课和实践课交叉融合的完整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多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四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特色二:本专业切合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把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的知识有机结合。构建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要特色方向的外贸人才专业课程体系。
特色一:专业定位特色鲜明。依托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特色,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管理行业、面向应用的办学宗旨,培养面向经济管理领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特色二:专业技术优势明显。遵循“经济学+网络技术”、“理论+实验实践实训”的培养模式,强化互联网技术、计量经济分析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经济分析、数字经济、计量经济分析等专业优势。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以云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有160余篇被SCI收录,特别是发表在《MathematicalProgramming》,《SIAMJournalonOptimization》,《JournalofDifferentialEquations》等期刊上的论文得到国际同行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1人。获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1个。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2项。出版教材5部。
本专业拥有“云南大学金融数学实验室”、“云南大学离散数学与网络设计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建模与数据集成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统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统计计算实验室”五个实验室。五个实验室共有440台电脑,并有曙光TC4000高性能集群64颗CPU以及网络电话调查系统,实现了远程登陆计算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与数学和统计有关的正版软件如:C++、Matlab、Eviews、SAS、SPSS以及R软件等。实验室安装有电子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屏幕广播教学,实现多媒体教室高效互动教学。同时,实验室均配有投影设备,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年有大量的著名海内外学者到本专业做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前沿的数学动态和发展方向,一睹大师风采,接触高端学者,培养学习兴趣。
本专业拥有四个固定的实习基地,涉及到中学、金融业、互联网业,能够为大四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体验,确保在正式走入工作岗位前和社会提前接触,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本专业前三个学期学习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有着厚实的数理基础,综合素质高,发展方展前景广。保研名额较普通专业有一定倾斜,其中大部分保送到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
在整合云南大学物流管理和技术经济两大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引进清迈大学信息技术学科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备跨界经济、管理和技术三大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国际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结合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2+2模式”:学生在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完成前2年的学习后,可以选择到国外合作大学继续2年的本科学习,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成绩优秀,可以再修读1-2年的硕士课程,获得学位)。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我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云南大学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4+0模式”:在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完成四年本科专业学习,修完我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一)专业师资队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专业师资队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好学历层次。88%的专职教师具有国内名校的博士学位,62%的老师具有海外著名学府的学习经历。近4年来,专业教师申请到国家及省级项目15项,出版教材13部,发表论文85篇。本科同学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从大三开始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或是自主申请相应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近年来,多名本科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及SSCI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二)与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背景很强,为培养具备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人才的要求,依托云南大学商旅学院丰富的MBA、EMBA学员资源,与纽交所上市企业百世集团云南分公司、国家5A级物流企业云南能投物流、云南空港物流、云南中烟工业、易见供应链管理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三)国际化视野培养
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目前已经与中美物流联合会、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开展了合作,已有多名本科同学毕业后前往我国的香港理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全球多所大学继续攻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本专业认真践行学校“四个育人”的全面育人理念,努力实施“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具有优良的学风,已培养包括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孙永斌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本专业多名优秀毕业生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等国内外名牌大学深造。
现有校内中餐厅实训室、西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旅游体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习场所及校外若干旅游景区、旅游酒店实习基地。通过对餐饮、酒店、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策划公司、会展中心、旅游企业等行业部门的专业实践,积累专业知识,加深对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实习目标,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以适应旅游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深深立足云南大学和商旅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在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实施的前提下,深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打造适应边疆民族经济发展和区域优势的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探索民族地区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有规律,开创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一体化培养框架设计
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纽带,实现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MBA、EMBA教育和高盛“巾帼圆梦”女性创业者培训项目间的互动融合,相互支撑,融为一体。
(二)互惠式实践平台构建
按照“立足本地、服务产业、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自2007年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先后与30余家国企、20余家民企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和实践活动、企业咨询服务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三)行动式学习项目建设
学习和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行动学习中心的做法,设置了实践教学项目,包括“第二课堂”(如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大赛和商旅文化周等)、“MITChinaLab”、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在近十余年来开展的毕业实习教学中,精心组织由理论功底深厚、管理咨询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指导队伍,以毕业班学生为主体,创新、探索出了“真题真做、校企共赢”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咨询诊断式集中毕业实习新模式,走出了校园、创出了特色。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