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辽宁排名:59 辽阳排名: 7
  • 更新日期: 2023-01-27 10:50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2307251、2302788
  • 网址: http://www.lnjzxy.com/
  • 学校地址: 北校区地址: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大街24号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监理专业
教学特色

本专业是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品牌专业。辽宁省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1门。本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后1年在校外企业完成跟岗或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双证书获取率90%以上。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性强和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改革。以测绘项目为导向,开展现场教学,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工程测量员(工)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实行测绘工程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组织测绘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促进教学环境与工程环境、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下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兴趣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现场教学法”等。

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2)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传统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2)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组织教学。

(3)实习实训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形式组织教学。

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后1年在校外完成毕业顶岗实习。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利用理实一体实训室、多媒体、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

(2)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对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推行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倡导“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强调团队协作、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综合素质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4)“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后1年在校外完成毕业顶岗实习。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1)本专业教学的关键是案例教学、施工模拟及工地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的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右击结合,在“教”与“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

(2)创设工作情境,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4)采用“2+1”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2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后1年到校外企业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工作与学习相结合)。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433”工学交替、产训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4”是指按照职业基础领域、职业岗位领域、特色与拓展领域和创新领域4个层面设置课程;“3”是指实训实习“三阶段”,将实训实习分别安排在三个学年,按照以职业素质培养、岗位能力训练、就业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三个阶段开展;“3”是指职业技能训练按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三等级”递进实施,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采用“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诸多网络厂商进行深度合作构建网络学院。与Cisco公司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引入思科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认证体系和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课上多元化考核与课下“素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拓展模块”职业能力标准化进阶双线并行考核方式,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先进的校内外实训环境,熟练应用行业主流技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采用“工学融合、能力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卓越人才”试点班分类培养;构建基于CDIO“平台+模块+项目”一体化课程体系;采用“754”教学方法,即7种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储备、实践动手、项目实战、代码分享、 职业素养、在线学习、前沿讲座 ”、达到5个技术能力层次“项目案例、阶段项目、综合项目、企业实际项目 ” 、让学生达到 “是什么、为什么 、 怎么用、在哪用 ” 4个技术结果,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
教学特色

以“互联网+”产业背景为基础,采用“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上多元化考核与课下“素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拓展模块”职业能力标准化进阶双线并行考核方式,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百度仿真互联网营销实训平台、VR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探索“课堂+商业实战”边工作边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创业与就业”同步。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教学特色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华三网络学院、阿里云网络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共建实训实践课程;实施课上多元化考核与课下“素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拓展模块”职业能力标准化进阶双线并行考核方式,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先进的校内外实训环境,熟练应用行业主流技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专业
教学特色

本专业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对接岗位需求,实现教学做一体,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推进以“能力递进”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依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设计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教学特色

1、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讲练结合、实验室教学、机房教学、车间教学等多种模式开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

2、完整的实训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是国家级实训基地,设施全面、设备先进。

3、双证式人才培养

本专业开展毕业证与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式人才培养,开设多项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认证。

专业咨询:教研室主任孙老师 电话:13470391518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本专业是辽宁省示范专业,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与项目导向式教学。校内实训基地是国家级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先进的数控教学与加工设备。通过“5+1”教学模式开展“双证书”人才培养,既通过5个学期的校内教学和1个学期的校外顶岗实习,同时获得毕业证与多项职业技能证书。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运用各种先进教学设施与设备,培养数控技术方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专业咨询:教研室主任迟老师 电话:13841947066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辽宁省品牌专业,电气自动化教研室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完善。该专业是适应国家振兴产业要求、当前需求量大的供不应求的高职高专专业,专业就业面宽,就业情况好,待遇高,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1、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讲练结合、实验室教学、机房教学、车间教学等多种模式开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

2、完整的实训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是国家级实训基地,设施全面、设备先进。

3、双证式人才培养

本专业开展毕业证与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式人才培养,开设多项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认证。

专业咨询:教研室主任何老师 电话:18340901397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

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完善。该专业是适应国家振兴产业要求、当前需求量大的供不应求的高职高专专业,专业就业面宽,就业情况好,待遇高,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特色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是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建设专业,其实训基地是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施“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采用校内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单元、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单元与校外顶岗实习单元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5+0.5”学制结构,即前二年半在校完成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岗位综合实训,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校和建筑企业合作对接,实现工学结合。

学生在校即可考取施工员、质检员、测量员、资料员、BIM项目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将相关知识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毕业证和上岗证的双证融通。

教学特色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即BIM应用技术专业,是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朝阳专业。该专业实施“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采用校内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单元、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单元与校外顶岗实习单元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5+0.5”学制结构,即前二年半在校完成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岗位综合实训,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校和建筑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讲授课程、订单培养等合作形式,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学生在校即可考取BIM建模技术员、BIM项目管理员、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计算机辅助设计员(CAD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将相关知识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毕业证和上岗证的双证融通。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特色

启程学院是我校与启程德瑞集团校企联合办学的二级学院,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协同培养,工学交替(1+0.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第三学期为企业实践教学,第四学期返回学校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第五、第六学期企业实体项目的顶岗实习。企业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五力三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及酒店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构建“五力三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力”即,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外语能力,跨界能力及创业能力。“三通”即,培养过程与岗位流程相融通,课程体系与职业证书相融通,教学内容与岗位规范相融通。酒店管理专业共开设专业课程25门,其中,职业岗位基础课13门,职业岗位核心课5门,职业岗位拓展课7门,全面深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构建“岗教融合”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生涯递进轨道

在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中,根据我国现代酒店企业经营结构体系特征,结合学生毕业目标岗位方向,进行未来职业生涯轨道模式递进课程,并结合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标准制定,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第六学年的毕业实习主要到全国各星级酒店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模块的实施,熟练掌握酒店服务和管理技能,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学员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化。

(三)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外籍教师参与学习成果评价

酒店与旅游专业配备专业美籍教师授课,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领略英美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口语及听力方面的客观评价,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四)强化职业道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育人

高职院校除了要重视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职业道德和文化课程的学时比例。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了《休闲文化欣赏》、《茶艺训练》、《插花训练》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实现全面育人。

来源: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一化三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与旅游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行业化”的培养思维融入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培养目标以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以旅游应用能力为核心;课程结构以能力模块为本位;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质量评定以职业规范为标准;师资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在此基础上确立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旅游及相关企业培养优秀员工及基层、中层管理者。

课程体系遵循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教学中引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改造传统课程,增加智慧景区和全域旅游相关课程。

(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导游人员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作为培养导游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除了要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还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游客,讲究礼仪礼貌,这样才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职业道德和文化课程的学时比例。

此外,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游客的素质会越来越高,相应地,旅游团队也要配备高素质的优秀导游员。除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与能力外,导游员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把对美的认知表达、传达给游客,使游客获得佳的旅游体验。是否具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表达能力是判定一个导游是否好导游的重要条件。培养方案中,通过专业选修的方式,开设了《旅游休闲文化》、《茶艺训练》、《插花训练》等课程增加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口语外教授课

当前,对国际型旅游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会一门外语,还必须具备全面地、系统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应该具备熟悉国外旅游文化和国际礼仪的基本素质。在原先开设大学英语和旅游英语的基础上强化英语口语,聘用外教授课;在《出境领队实务》课程中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同时,在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课程,鼓励学生考取普通话语言能力等级证书。在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实际的听说读写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