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物块在甲液体中悬浮,说明它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即ρA=ρ1,B在乙液体中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说明B的密度等于乙液体密度的一半(可以根据浮力等于重力来证明),即ρB=ρ2/2已知A、B两物体密度之比为2:3,则有ρA:ρB=ρ1:ρ2/2=2:3,解得ρ1:ρ2=1:3由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gh可得,压强与密度成正比,则P1:P2=1: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
液面上升7.5cm,V排=7.5*80=600=VF1=G(物体重力)=ρA*g*VF2+ρ液*g*V排=GF3+ρ液g(V-V漏)=GF1-F2=7.2NF2/F3=5/8V=V排V漏=8*60=480(画图可帮助理解)首先A物体上升5cm,设液体不流动,物体下方有60*5=300空间,物体A原上方液体体积未80*3=240剩下空间300-240=60液面继续下降60/(80-60)=3cm结合图可知A露出H2+3=8cm露出体积为8*60=480解上几式得V=600ρ液=1.2ρA=2.8
38.12V2欧4.5W39.10%12.D22.4023.1200
一名称517高分陈经纶
爱在_半命题作文应该不难。你可以去“北京中考网”看看,上面已经出来题了
石块与水总体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容器底面积=6cm*100cm2=600cm3冰融化,体积减小,所以压强减小了55.28Pa舍冰融化前后,容容器底受压强为P1P2所以P1-P2=55.28PaP1为水的体积加石块和冰的总体积*水的密度*gP2为水的体积加石块和冰融化成水的体积*水的密度*g冰融化前后质量不变
买书看呗
把整个三角形绕上面的顶点右转六十度根据:正三角形和全等可以把三条线段转换为首尾相连的三条线段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段短所以这条折线左右两个端点的连线就是这三条线段相加的短距离p.s.根本原因请参考费马点如果我讲述的不够清楚可以联系我我是海淀初三的学生..我急着要分、抱歉。
I=PL/UL=2W/10V=0.2ARL=UL/I=10V/0.2A=50欧R2=U2/I2=2V/0.A=10欧U=IR=0.2A*(50欧+10欧+60欧)=24VI=U/(RL+R2)=24V/60欧=0.4AP=I2(平方)*R=0.4的平方乘50欧=8W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