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培养方式1、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课程针对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结合学生所在单位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2、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长不超过5年。3、录取为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在职人员,一律不转档案、户口、粮油关系,在学期间仍为原单位的在职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仍由原单位解决。4、凡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正式录取的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完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合格,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三、报名方法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考生在6月20日至7月10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网址为:http://www.),按照网站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在7月12日至15日期间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缴纳报名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考试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
1、考试科目考生须参加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专业课考试和相关测试。
五、资格审查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相关文件要求,招生单位在录取前须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不得录取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责任由考生自负。必要时,招生单位可委托权威认证部门对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认证核查(参见国务院学位办〔2013〕20号文)。在考生参加专业课考试时,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对考生报考资格、学历、学位、工作年限等进行审查。请考生提供以下材料(原件现场审查,复印件由研究生院存档备查):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4、《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
四、考试工作1、考试科目考生须参加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专业课考试和相关测试。2、考试方式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命题及阅卷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2、考试方式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二、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1.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2.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10月17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考试地点由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六、录取工作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录取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和确定,我校根据考生参加国家组织的“GCT”成绩的总分和各单科成绩以及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和专业综合面试的成绩划定合格分数线,择优录取。其中录取只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超过我校当年录取总额的10%。
3、考生如有疑难问题请与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单位代码:10300网址:http://www..cn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办公室联系电话:(025)58731201通信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邮政编码:210044联系人:岳爱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专业目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以及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5
一、招生领域我校2013年拟招收400名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类型为工程硕士,招生领域为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085208)及环境工程(代码08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