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献身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突出武术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开设通用的现代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课程,基本掌握社会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3.系统地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熟练地掌握本人所选择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全面地了解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满足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
4.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要达到四会的要求:“会练”,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会教”,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与管理能力;“会讲”,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写”,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5.能够进行终身锻炼和自我学习,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进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

(二)有关要求1.报名现场确认时必须提供第二代身份证原件;2.报名表上考生姓名必须与本人户口簿上的姓名一致,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栏填写必须详细、准确,收件人应是本人或直系亲属;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名表》每一栏目都必须由考生本人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不能留空,必须手写。考生将网上报名产生的报名号写在网上报名号一栏中,照片栏必须贴当年两寸免冠彩色照片,后一栏必须由考生

报考条件与要求1.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2.具备我校招生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报名考生运动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截止2015年2月28日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3.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能够承担学校教学、专业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通过在部分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2.通过教学技能竞赛、竞赛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3.通过职业教育、竞赛服务、公益表演、有赏社会表演服务、志愿者社会公益、科研服务,假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和实践能力;4.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科研服务,掌握基本科研方法,

4.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科研服务,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2.通过教学技能竞赛、竞赛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通过在部分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74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含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140学分,选修34学分。学生修业期满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能够承担学校教学、专业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二)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

(二)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献身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突出武术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开设通用的现代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课程,基本掌握社会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3.系统地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