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代码040204K)所依托的武术学科的组织建制源于1953年建校之初的活动性游戏教研室,其专业的主要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教育家温敬铭教授。在1956年武术设置在“武重教研室”,1972年改为“武水重教研室”,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4年武术单独成立教研室,199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武术系,1999年在全国体育专业院校率先成立武术理论教研室,2003年武术系更名为武术学院。下设的教学单位有武术套路、搏击、武术理论与传统体育养生以及民俗民间体育等四个教研室。
目前,学科建设基地有国家体育总局的“全国武术散打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培训基地”、“中国龙狮协会科研基地”、“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基地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专业形成了博士、硕士、全日制本科和教育多个层次的教育体系;拥有民族传统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民族传统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招生规模、师资力量、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层次等方面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2013年获批全国首批省属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于各类学校、运动队、俱乐部、公安、武警、司法、企事业等相关单位。
报名资格1.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2.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
(二)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
二报名办法报名时间:2015年3月1日-3月15日。考生依据我院招生简章要求,统一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www.)考试系统中报名。友情提示:报名截止时间较去年提前了15天,请学生尽在准备报考材料,以免因时间仓促耽误考试。
2015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新政策解读提示
报考条件与要求1.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2.具备我校招生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报名考生运动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截止2015年2月28日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3.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网上报名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5年3月1日-3月15日登陆“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www.)体育单招考试系统中进行考试报名,我校招生办公室不接受现场报名。考生报考资格将在线审核,请考生随时关注审核状态;如审核未通过,考生可于3月17日-30日联系其他院校咨询补报事宜。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5年3月1日-3月15日登陆“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
现场确认网上已经报名的考生且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必须于2015年4月5日17:00前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报名材料到我校采集数码照片,4月6日领取准考证。考生应交验的证件和材料如下:网上已经报名的考生且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必须于2015年4月5日17:00前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报名材料到我校采集数码照片,4月6日领取准考证。考生应交验的证件和材料如下:1.考生生源地高考报名登记表复印件
1.交验材料,请按顺序排放交验如下材料(所有材料全部用A4纸张):(1)考生生源地高考报名登记表复印件一份;(2)等级证书:考生登录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www.)“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打印本人详细信息;(3)户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二者复印在A4纸同一面);(4)单招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理论与方法:040304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人数:13。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理论与方法武汉体育学院全日制统考武术学院专业:13(不含推免)请务必在“备用信息”栏填报该学院复试专项:内容仅限填写
专业介绍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代码040204K)所依托的武术学科的组织建制源于1953年建校之初的活动性游戏教研室,其专业的主要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教育家温敬铭教授。在1956年武术设置在“武重教研室”,1972年改为“武水重教研室”,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4年武术单独成立教研室,199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武术系,1999年在全国体育专业院校率先成立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