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武汉体育学院
一、专业介绍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代码040204K)所依托的武术学科的组织建制源于1953年建校之初的活动性游戏教研室,其专业的主要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教育家温敬铭教授。在1956年武术设置在“武重教研室”,1972年改为“武水重教研室”,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4年武术单独成立教研室,199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武术系,1999年在全国体育专业院校率先成立武术理论教研室,2003年武术系更名为武术学院。下设的教学单位有武术套路、搏击、武术理论与传统体育养生以及民俗民间体育等四个教研室。
目前,学科建设基地有国家体育总局的“全国武术散打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培训基地”、“中国龙狮协会科研基地”、“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基地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专业形成了博士、硕士、全日制本科和教育多个层次的教育体系;拥有民族传统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民族传统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招生规模、师资力量、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层次等方面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2013年获批全国首批省属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于各类学校、运动队、俱乐部、公安、武警、司法、企事业等相关单位。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能够承担学校教学、专业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献身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突出武术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开设通用的现代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课程,基本掌握社会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3.系统地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熟练地掌握本人所选择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全面地了解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满足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4.,培养的学生要达到四会的要求:“会练”,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会教”,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与管理能力;“会讲”,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写”,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5.能够进行终身锻炼和自我学习,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进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
三、培养特色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遵循“文武并重,德技双修,承传统文化,育创新人才”教育理念,坚持“一专多能”和“三基”、“四会”、“二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保证基本规格与突出区域特色,发挥优势办学资源与时代要求,形成“厚基础、强能力、重实用”人才培养特色。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中医学、历史学;
(二)主要课程:体育理论,运动人体科学、教育学、运动心理学、武术学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医学基础、专项方向理论与实践。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通过在部分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通过教学技能竞赛、竞赛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通过职业教育:3.、竞赛服务、公益表演、有赏社会表演服务、志愿者社会公益、科研服务,假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和实践能力;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4.、科研服务,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二)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74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含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140学分,选修34学分。学生修业期满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汉体育学院
招生项目:武术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
皮划艇、赛艇专项考生必须为全国运动员注册信息平台(http://ydyzc.sport.gov.cn)中注册的运动员。
二、报考条件与要求
1.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
2.具备我校招生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报名考生运动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截止2015年2月28日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
3.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三、网上报名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5年3月1日-3月15日登陆“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www.***)体育单招考试系统中进行考试报名,我校招生办公室不接受现场报名。
考生报考资格将在线审核,请考生随时关注审核状态;如审核未通过,考生可于3月17日-30日联系其他院校咨询补报事宜。
四、现场确认
网上已经报名的考生且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必须于2015年4月5日17:00前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报名材料到我校采集数码照片,4月6日领取准考证。
考生应交验的证件和材料如下:
1.考生生源地高考报名登记表复印件一份(河南籍考生须交体育单招报名信息确认单);
2.登陆“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www.***)体育单招考试系统打印报名表;
等级证书:3.:考生登录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www.sport.gov.cn)“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打印本人详细信息,并交运动员复印件;
4.户籍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二者复印在A4纸同一面);
5.《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试报名表》(点击下载),按表中要求签字盖章;
6.单招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点击下载);
7.照片:报名时考生需交与报名表同版两寸照片2张;
8.报名费280元(现场确认时缴纳)。
五、考试
(一)体育专项考试
体育专项考试严格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由我校组织实施,考生在规定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专项测试。
1.考试时间:体育专项考试时间为4月7日—9日
2.考试地点:武汉体育学院校内专项场馆。
3.考生必须携带《2015年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准考证》和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
(二)文化考试
1.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科,各科试卷满分为150分,总分600分。
2.文化考试时间:
时 间上 午下 午9:00?10:3014:00?15:304月25日语 文数 学4月26日政 治英 语
3.文化考试地点:考生高考报名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指定的标准化考场,详见文化考试准考证公布地址。
4.考生请与4月25日文化考试开始前,登陆“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www.***)体育单招考试系统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文化考试必须持准考证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
六、加分与免试入学条件
具备一级运动员、一级武士技术等级资格的考生,其文化考试成绩在原始分基础上加30分;具备运动健将及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考生,其文化考试成绩在原始分基础上加50分。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含退役运动员),经审批后可免试入学。具体请参照《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工作安排通知》。
七、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考生健康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各条例。
八、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考试和体育成绩达到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且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的条件下,按文化考试成绩(30%)及体育专项考试成绩(70%)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同时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如已被我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则不能退档,也不再参加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
考生弄虚作假,经查实,取消当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考或录取资格以及高考报名或录取资格,并将考生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入学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九、学费标准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9000元/学年(2015年学费标准以湖北省物价部门核定为准)。
十、新生入学奖学金
特等奖学金:奥运会冠军。奖学金:50000元
一等奖学金:近三年获得国际三大赛事(即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奥运项目前六名,或获得近一届亚运会或全运会冠军。奖学金:10000元
二等奖学金:近两年运动成绩达到国际健将标准。奖学金:5000元
三等奖学金:近两年运动成绩达到国家级(武英级)健将标准。奖学金:2000元
十一、特别声明
我校是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招生政策进行招生考试和录取,未委托任何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个人参与我校招生宣传及录取工作,也不向考生收取除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之外的任何费用,从未以学校及个人名义在校外开设“预科班”、“培训基地”,也从未招收任何形式的“跟班附读生”。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我校将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与我校招生相关的诈骗及违法活动。
请报考我校的考生直接打电话咨询或通过学校网站查询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