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级资格测试认定
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于2014年3月下旬统一组织资格测试认定,合格名单统一在重庆市学校体卫艺国防教育网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公示。
(2)高校选拔测试认定
田径、游泳等量化项目,有关高校可直接采用市级统一资格测试认定结果,也可再组织选拔测试认定;其它非量化项目,有关高校须再组织选拔测试认定。
技校推荐
2019-09-23 13:02
学校概况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由原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于2007年合并成立,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人社部、财政部授予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占地约1357亩,校舍建筑面积约51.8万平方米。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龙翔马越、博润致远”的人文精神,坚持“以电子信息为特色、智能化为引领,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领域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应用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建设“高水平技术技能型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正奋力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科专业建设紧密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学校按照“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升级重构了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电子与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汽车与智能制造、电商物流”等为骨干的8个专业集群,开设的60个专业与重庆市主要产业集群对接率达到95%以上。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并荣获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着力构建“大思政”三全育人格局,制定“大思政”育人清单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案》,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率先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英才教育”理念,创新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计划,着力培养卓越大国工匠。近五年来,先后培养了先一批如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成兴、中科院核物理九所院士助手柯聂桐、长安集团“国家技术能手”田钭、百度国际网络安全技术对抗赛总冠军李明健等为代表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学校荣获“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
坚持“引培”并重策略,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近五年来,先后培育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教学名师、名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同时,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着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建有网络空间安全院士工作站、“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省部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省部级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团队。2018年,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高职院校科研获奖的重大突破。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区域服务贡献度。先后牵头组建“长江经济带产教融合发展联盟”“重庆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沙坪坝区人工智能学会等区域性服务平台;联合知名企业共建“重电-华为”ICT学院、“重电-海尔”智能电子学院、“重电-长安”智能制造学院等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携手“校地企”三方共建“重电-万盛”华为ICT分院和研究中心;“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荣获市级示范职教集团,成功立项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集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市级高职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市级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在编专任教师直接主持的技术与咨询服务项目实现年收入近亿元。创新实施“学校+校友+农户”扶贫模式,开发培育百香果种植等产业化项目,助力巫溪县天元乡农户脱贫致富,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学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策略,探索多元国际合作路径。近五年来,建有中德(重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国际合作重要基地(中心),联合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高校合作办学;招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泰国等14个国家全日制来华留学生;接收法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短期来华留学进修生;选派教师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外高校进行海外研修访学;选派在校生赴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知名高校留学和交换学习;面向巴基斯坦高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实施ICT培训认证,正筹建“重电国际(泰国)分校”和“重电-亚龙丝路(老挝)学院”,助兴国家“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
学校简介: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原名重庆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1988年。200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公布备案正式成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育部代码12755)。学院是:
★教育部批准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院校
★重庆市发改委和教委批准的重庆市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人社局批准的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人社局批准的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2014年具特色民办高职院校
★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学校
详情登录学院招生信息网查询(http://www.***/zsxx)
(2)高校选拔测试认定田径、游泳等量化项目,有关高校可直接采用市级统一资格测试认定结果,也可再组织选拔测试认定;其它非量化项目,有关高校须再组织选拔测试认定。
1.艺术特长生符合艺术特长生申报资格的考生直接参加高校选拔测试认定。
招生院校、项目、规模(一)招生院校及项目根据近年来各院校参加由市教委主办的全市大学生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活动的获奖情况,同时与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逐步全面接轨,确定2014年具有市属普通高校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院校为西南政法大学等13所,共招收篮球、声乐等15个大类项目(详见附件1)。(二)招生规模全市特长生招生规模总量控制在市属高校上一年度在渝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量的
(四)按特长生招生政策录取的考生不得同时享受普通高考录取统一的加降分照顾政策。(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按照特长生招生的有关规定全面实施宏观调控与过程监督,确保“阳光招生”。各有关高校要加强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纪检监察部门、招生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研究决定特长生招生工作中
(二)招生规模全市特长生招生规模总量控制在市属高校上一年度在渝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量的1%以内,各校特长生招生计划总量原则上控制在市教委上一年度下达学校的在渝普通本科原始招生计划的1%以内,体育特长生、艺术和创新实践特长生两类招生计划应于3月初报请市教委审批通过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一)招生院校及项目根据近年来各院校参加由市教委主办的全市大学生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活动的获奖情况,同时与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逐步全面接轨,确定2014年具有市属普通高校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院校为西南政法大学等13所,共招收篮球、声乐等15个大类项目(详见附件1)。
(一)招生院校公布招生章程招生高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特长生招生章程,内容应包括特长生招生项目、测试时间、地点、内容、办法和录取要求等。各高校招生章程应于2014年4月15日前报市教委招生考试管理处审核备案,审核通过后通过校园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布。招生高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特长生招生章程,内容应包括特长生招生项目、测试时间、地点、内容、办法和录取要求等。各高校招生章程应于2014年4月15日前报市
(二)报名条件(具体认定按照重庆市2014年市属普通高校招收特长生有关文件执行)1、高中阶段参加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体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生体育竞赛和参加市运会获得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测试认定者;2、高中阶段参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快乐阳光”重庆市中小学生才艺大赛艺术表演类高中组个人项目比赛、市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三人(含)以下项目获二等奖(含)以上,并
(三)体育特长生参照教育部有关高水平运动员招录办法执行。具有体育特长生资格并在学校选拔测试认定中合格者,由高校增加计划,投档供高校审核,录取与否由高校决定。下达用于体育特长生招生的计划数中,40%可按二本控制线的65%作为投档分数线录取运动成绩较为优秀的考生,其余60%原则上按各批次控制线投档到相应批次,其中上二本线的考生可投档到本科一批。下达用于体育特长生招生的计划数中,40%可按二本控制线
2.体育特长生(1)市级资格测试认定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于2014年3月下旬统一组织资格测试认定,合格名单统一在重庆市学校体卫艺国防教育网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公示。(2)高校选拔测试认定田径、游泳等量化项目,有关高校可直接采用市级统一资格测试认定结果,也可再组织选拔测试认定;其它非量化项目,有关高校须再组织选拔测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