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建立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学生排查、报告和动员入学、复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和所有孩子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县(市、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委会(居委会)主任、校长、家长、班主任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村(居)民自治组织、学校、家长的“控辍保学”责任。
3.建设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掌握中小学学生转入、转出、休学、复学、辍学情况,形成学校、县、市(州)、省四级网上联动管控机制。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学籍变动管理。

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按编制足额配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鼓励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校任教,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在师范院校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深入推进“国培计划”,探索实行“名师工作室”、“参与式”等培训方式的“省培计划”,加快培养一批“教学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名师队伍。按在校生规模核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编制,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教师资,从企业、行业聘任双师型兼职教

三是加快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教企结合”模式,加快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配套教学服务体系,开展以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为重点的同步课堂教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2013年基本实现全省规划保留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60%以上中小学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20%以上中小学学校“网络学习

四是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按照以县为单位所有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要求,以“百校大战”为主要载体,强化政府统筹,加大招生宣传,挖掘潜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户籍和学籍在我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学费(不含课本费、住宿费、生活费、往返交通费等),向中等职业学校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农村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和助学金所需经费

二是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到乡(镇)、初中到县城、高中到城郊、保留和办好必要的教学点”的要求,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优化义务教育资源。 1.在市(州)、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扩容,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和城镇“大班额”问题。 2.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寄宿制学校2236所,建成学生宿舍225万平方米

五是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结合产业发展、企业需要灵活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按照“学校(或实训基地)建到产业园区去、车间搬到职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的模式,优先培育与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以及民族文化等相适应的专业,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需

四是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按照以县为单位所有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要求,以“百校大战”为主要载体,强化政府统筹,加大招生宣传,挖掘潜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户籍和学籍在我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学费(不含课本费、住宿费、生活费、往返交通费等),向中等职业学校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农村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和助学金所需经费

二是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到乡(镇)、初中到县城、高中到城郊、保留和办好必要的教学点”的要求,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优化义务教育资源。 1.在市(州)、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扩容,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和城镇“大班额”问题。 2.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寄宿制学校2236所,建成学生宿舍225万平方米

五是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结合产业发展、企业需要灵活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按照“学校(或实训基地)建到产业园区去、车间搬到职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的模式,优先培育与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以及民族文化等相适应的专业,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需

一是全力“控辍保学”。加强宣传,落实责任控辍,实行质量控辍,强化过程控辍,多措并举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 1.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建立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学生排查、报告和动员入学、复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和所有孩子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县(市、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委会(居委会)主任、校长、家长、班主任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

一是全力“控辍保学”。加强宣传,落实责任控辍,实行质量控辍,强化过程控辍,多措并举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 1.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建立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学生排查、报告和动员入学、复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和所有孩子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县(市、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委会(居委会)主任、校长、家长、班主任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