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继续实施鼓励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的各项措施。继续实行对报考外省市高校(认可本市加分投档的外省市高校)的本市考生在投档时由市教育考试院加20分(招生院校接收到的仍然是考生原始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档的政策(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除外),外省市招生高校根据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
对在“征求志愿”后仍未完生计划而又同意降分录取的外省市本科招生高校,继续实行降分投档录取的政策。
具体鼓励措施办法另行公布。
2015年,继续实施鼓励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的各项措施。继续实行对报考外省市高校(认可本市加分投档的外省市高校)的本市考生在投档时由市教育考试院加20分(招生院校接收到的仍然是考生原始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档的政策(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除外),外省市招生高校根据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
对在“征求志愿”后仍未完生计划而又同意降分录取的外省市本科招生高校,继续实行降分投档录取的政策。
具体鼓励措施办法另行公布。
(一)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考试录取办法1.一般专业:录取总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每门满分100分,总分为1000分)+面试或技能测试成绩(总分100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艺体类专业:录取总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每门满分100分,总分为1000分)*50%+面试或技能测试成绩(总分100分)*5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残疾人招生根据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体检指导意见》,本市普通高等学校不得拒绝招收高考成绩合格、身体条件符合专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根据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体检指导意见》,本市普通高等学校不得拒绝招收高考成绩合格、身体条件符合专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
2017年外语科目考试还单设口试吗?解答:不单设。根据相关文件规定,2017年起外语科目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相关命题要求由市教育考试院另行发布。
招生计划与专业2015年度本市市属普通高校安排在沪招生规模约4.55万人。各普通高校的招生专业必须是经教育部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备案的专业。
(一)考试安排各项测试日期统一定于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上午8:30开始,并须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试题命制和印刷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工作规定进行。各项测试日期统一定于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上午8:30开始,并须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试题命制和印刷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工作规定进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报名和志愿填报(一)报名凡符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14〕67号)中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在申请报名时,须签定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报名材料、信息及有关证明材料客观、真实,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招生考试管理的规定,服从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管理。
2.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分表附件1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全国统考)学校全称就读校址校本部:市区路号校区:市区路号层次□本科□高职□专科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公办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入学外语考试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
2020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招收专升本”新生工作通知符合《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79号)文件规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本市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毕业生和被外地高校录取的专科(含高职)上海生源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可享受2020届应届生待遇报考。
(三)进一步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 2015年,继续实施鼓励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的各项措施。继续实行对报考外省市高校(认可本市加分投档的外省市高校)的本市考生在投档时由市教育考试院加20分(招生院校接收到的仍然是考生原始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档的政策(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除外),外省市招生高校根据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 对在“征求志愿”后仍未
(三)进一步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2015年,继续实施鼓励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的各项措施。继续实行对报考外省市高校(认可本市加分投档的外省市高校)的本市考生在投档时由市教育考试院加20分(招生院校接收到的仍然是考生原始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档的政策(零志愿的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除外),外省市招生高校根据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对在“征求志愿”后仍未完生计划而又同意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