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工程地质)-长安大学
GeologicalEngineering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工程建设中有关工程地质、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学科平台优势突出:◆,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该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试点专业,依托“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全面。具有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工程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方向选择性大,就业面广。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深受建筑、交通、地矿等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研部门的欢迎。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建筑材料等。
【硕士/博士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学生发展前景】
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可在外资企业、相关工程勘察、设计院从事地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工作。
◆读研:保研率在12%左右,考研率在15%左右。
◆出国:学生出国深造主要前往英、美、德、加、荷等具有地质工程学科优势的高等学府,近年出国率为2%左右。
温馨提示:体检受限――2.1色弱;3.1主要脏器手术或病变治愈;3.2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3肢体残疾;3.5一眼矫正大于800度;3.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大于400度。
招生咨询联系人:宋飞 职称/职务:副教授
电话:029-82339031 电子邮箱:dcdgxfei@***.cn
更新日期:2013-4-25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站内搜索网络搜索
地质工程-网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室内外工作方法与探测手段,能在公路、铁路、煤炭、水利水电、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评价、施工、治理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测量、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分析原理、工程岩土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工程物探、工程监理等。
地质工程-西安科技大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室内外工作方法与探测手段,能在公路、铁路、煤炭、水利水电、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评价、施工、治理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测量、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分析原理、工程岩土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工程物探、工程监理等。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西安石油大学
地质工程学科是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工程评价和工程设计的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涉及油气田地质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与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质勘察工程等领域。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科研经费充足,紧密与油田企业合作,解决了油田生产难题。主要培养方向为:(1)油气田地质与勘探;(2) 油田开发地质与技术;(3)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4)地球物理勘探;(5)地球物理测井。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术学位)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科长期研究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学问题、储层非均质性及特低渗透储层微观评价技术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等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主要培养方向为:(1)油气成藏地质学;(2)天然气地质学;(3)岩相古地理学;(4)储层地质学;(5)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
地质工程(实验班)-长安大学
Geo-engineering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是在地质工程专业内设立的尖子班。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高层次的专业建设平台
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专业,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试点专业。“地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高年级配备导师,参与科学研究。主干课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土力学、岩体力学、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
◆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本科阶段学制:4年,毕业时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满足相关要求,均能优先获得推荐免试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资格,学制3年。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建筑材料等。
【硕士/博士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学生发展前景】
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可在外资企业、相关工程勘察、设计院从事地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工作。
◆读研:保研率在50%左右,考研率在30%左右。
◆出国:学生出国深造主要前往英、美、德、加、荷等具有地质工程学科优势的高等学府,近年出国率为2%左右。
温馨提示:体检受限――2.1色弱;3.1主要脏器手术或病变治愈;3.2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3肢体残疾;3.5一眼矫正大于800度;3.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大于400度。
招生咨询联系人:宋飞 职称/职务:副教授
电话:029-82339031 电子邮箱:dcdgxfei@***.cn
更新日期:2013-4-25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站内搜索网络搜索
地质工程(理工2.5年)-长安大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地质原理、水文地质基础学、地质灾害评估、工程管理与监理、岩土工程勘察等。
地质工程专业-网
专业简介:地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教育和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力学、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系统的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室内外工作方法与探测手段,能在公路、铁路、煤炭、水利水电、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评价、施工、治理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测量、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分析原理、工程岩土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工程物探、工程监理等。(本科四年)
地质工程专业-西安科技大学
专业简介:地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教育和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力学、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系统的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室内外工作方法与探测手段,能在公路、铁路、煤炭、水利水电、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评价、施工、治理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测量、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分析原理、工程岩土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工程物探、工程监理等。(本科四年)
地质工程专业简介-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地质工程专业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为依托,1999年以城市地质专业名称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1年正式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具有本、硕、博、博后全系列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所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为陕西省优势学科,2017年入选陕西省教育厅一流专业培育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招生规模30人/年,就业率100%。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专职教授8人,兼职教授12人,特聘外籍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专业试验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5%以上,55岁以下中青年学者占90%。师资梯队合理,思想活跃,发展势头良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满足国家建设和市场的重大需求,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较早开展黄土和灾害研究,早年王永炎先生带领其科研团队从第四纪地质学角度对我国黄土的地形地貌、地层划分、物质组成、宏微观结构特点以及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以王家鼎教授为带头人的新一代地质工程科研团队,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及黄土地质灾害展开了深入定量的研究,继续保持了西北大学在黄土和灾害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该专业依托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动力地质灾害与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平台。拥有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地质工程数值模拟、地质工程原位测试、地基基础检测、土动力学和非饱和土等8个实验分室;还拥有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如GDS循环动三轴系统和大型现场模型试验系统、GDS非饱和三轴仪、ARS环剪仪、美国进口大型剪切仪,大型现场模型试验系统,FSR-20型非饱和土三轴蠕变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FEIQuanta400FEG),OXFORDIE350能谱仪,电子探针,等离子体质谱仪(Agilent7500a)/ICP等先进测试设备;同时拥有岩土测试自动采集系统、工程地质勘察系统、地质工程原位试验数值仿真系统、数值模拟系统(安装有PFC2D、PFC3D、FLAC3D、GEOSLOPE和MidasGTS等土工数值计算软件)等专业测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值分析等软件系统;从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原位试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仿真等方面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条件。专业教师主持建设1门省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SPOC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密切结合当前新形式下对“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的需求,修订和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一套特色鲜明“以地质基础(一年级)、专业基础(二年级)、专业综合实践(三年级)、个性化创新(四年级)和工程设计(四年级)“五层次”递进式考核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兼顾“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探索创新”,实现大学四年的贯通式综合培养,满足新形式下社会发展对地质工程类“卓越工程师”创新性和实践性等多样化的需求,全面体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新体系的系统性、设计性、综合实践性和创新性,引领地质工程教学改革方向。8个原位测试数值仿真模拟实验已经开始试运行。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项;十余项校级教改项目。
本专业充分利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处西部的地域优势和雄厚的基础地质研究的综合学科优势,在黄土工程地质、黄土动力学、黄土地质灾害以及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长期从事黄土滑坡、黄土泥流形成和运动机理、预报以及防治研究,机车振动、强夯振动和地震引起黄土振(震)陷等关键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针对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学问题,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应用于黄土地区多条高速铁路、机场、公路、桥梁、隧道及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国内外的工程勘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该团队与铁道部、国土资源部及中国民航及国外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任务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项,铁道部重大科研项目3项,中国民航局重大项目2项等。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检索5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在郑西高铁、大西高铁、山西中南部通道及蒙华铁路等铁路设计施工得到推广应用,成为同类领域研究的典范。国内十余家单位应用团队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合计近11亿元。同时团队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原铁三院)合作的部分成果已纳入国家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等四部规范。获得省部级科学科技术等奖项20余项,其中,成果“黄土灾害机理、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铁路重大工程中的应用”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地质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知识结构合理,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强。本专业毕业生中10余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任职;多人在国内各大行业勘查设计院等企业担任高管和技术骨干。博、硕士生在《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岩土工程学报》及《工程地质学报》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60人次。本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类学科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如大学生创新基金全国地球科学类特等奖(2011年)及二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加筋土挡墙设计三等奖(2015年)。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8项,硕、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基础部分)通过人数达70%,毕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同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本专业具有明显的西部地域特色,在西部能源基地建设、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发挥了突出的专业优势,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
地质工程(理工2.5年)-长安大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地质原理、水文地质基础学、地质灾害评估、工程管理与监理、岩土工程勘察等。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长安大学
Geo-engineering(GeotechnicalEngineering)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工程建设中有关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解决常见岩土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学科平台优势突出:◆,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试点专业,依托于“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全面。具有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工程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方向选择性大,就业面广。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深受建筑、交通、地矿等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研部门的欢迎。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地下建筑结构等。
【学生发展前景】
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可在外资企业、相关工程勘察、设计院从事地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工作。
◆读研:保研率在12%左右,考研率在15%左右。
◆出国:学生出国深造主要前往英、美、德、加、荷等具有地质工程学科优势的高等学府,近年出国率为2%左右。
【硕士/博士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温馨提示:体检受限――2.1色弱;3.1主要脏器手术或病变治愈;3.2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3肢体残疾;3.5一眼矫正大于800度;3.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大于400度。
招生咨询联系人:宋飞 职称/职务:副教授
电话:029-82339031 电子邮箱:dcdgxfei@***.cn
更新日期:2013-4-25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站内搜索网络搜索
地质工程-西安石油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地质调查与勘察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和技术,能够解决常见工程地质问题,既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从事地质工程方面工作,又能在国土资源、交通、水电、城建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与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学、岩土测试技术。
专家谈专业:
1.研究对象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跟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工程地质原理、资源勘测方法等,掌握地质学、力学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本领域覆盖范围包括: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评价,地质工程领域建设、勘查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研究,地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
2.需要学生具备的特质
工程的实施都需要团队的合作,所以,准备投身工程学科,就必须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做资源勘探的,要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喜欢大自然;做地质灾害预测的,要细致、有责任心。
培养特色:3.
自主选方向,个性化培养。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大一学习,在充分了解当前学科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自主选择方向(工程地质方向或石油地质方向),并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课程,构建个性化的课程计划。
多渠道国际化培养:。通过积极聘请国际师资等方式将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学生走出去,学生自二年级起,即有机会赴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港台地区等进行交流学习。
就业去向:4.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中约30%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有约70%学生直接就业,就业学生中大多数就职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级工程建设和设计院等,主要从事油气资源勘查与评价、环境评价、城市与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家简介:郭峰,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油藏描述、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
地质工程(学术学位)-西安石油大学
地质工程学科是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工程评价和工程设计的学科。本硕士点学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科研经费充足,紧密与油田企业合作,解决了油田生产难题。
0818Z1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勘探(学术学位)
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勘探学科以非常规油气藏为研究核心,同时突出非常规储层、非常规成藏、非常规技术等的特征。根据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我校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研究中心为基础,主要包括3个研究方向:(1)致密油气地质与勘探;(2)页岩油气地质与勘探;(3)煤层气地质与勘探。
0818Z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术学位)
油气田开发地质是以揭示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运动规律、精确预测剩余油气分布、提高采收率为研究任务,以油藏的微构造、储层表征及建模、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以我国中西部盆地为研究领域,在低渗-特低渗油气藏精细描述、剩余油预测与提高采收率、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主要培养方向为:(1)油气藏精细描述;(2)剩余油预测与提高采收率;(3)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