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较高要求——掌握、应用。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理解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任务、特点2、了解大气探测发展简史3、了解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4、了解大气探测仪器几个性能指标:惯性、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量程的概念5、理解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第二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1、掌握云的分类、云状的定义与识别特征2、理解云量和云高的器测法,会目测云量和云高3、掌握能见度的定义,以及观测能见度的方法和原理4、掌握天气现象的分类5、掌握降水、电线结冰、闪电等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及仪器原理1、掌握常用测温仪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测温元件的热滞效应3、了解气温观测中常用的防辐射屏
第二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1、掌握云的分类、云状的定义与识别特征2、理解云量和云高的器测法,会目测云量和云高3、掌握能见度的定义,以及观测能见度的方法和原理4、掌握天气现象的分类5、掌握降水、电线结冰、闪电等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及仪器原理1、掌握常用测温仪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测温元件的热滞效应3、了解气温观测中常用的防辐射屏蔽设备4、掌握常用湿度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5、掌握干湿表法测湿原理,会计算湿度6、掌握常用测压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解气压订正方法7、掌握常用地面测风仪器的工作原理8、掌握常用辐射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9、了解日照时数的主要观测仪器及基本原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较高要求——掌握。较高要求——掌握。较高要求——掌握。较高要求——掌握。
(7)题型举例●填空:两种典型的降水云是;●选择题: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能见度显著下降,天空浑浊,一片黄色。这种天气现象是()A.扬沙B.沙尘暴C.浮沉D.霾●问答题:列举4种测温元件,并叙述其测温原理●计算题某次观测测得干球温度T为24.1℃,湿球温度Tw为23.0℃,气压为998.7hPa。已知24.1℃、23.0℃所对应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30.01hPa、28.08hPa。求此时的水汽压e(单位:hPa,保留一位小数)、相对湿度U(单位:%,取整数)●填空:两种典型的降水云是;●选择题: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能见度显著下降,天空浑浊,一片黄色
第一章绪论1、理解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任务、特点2、了解大气探测发展简史3、了解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4、了解大气探测仪器几个性能指标:惯性、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量程的概念5、理解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
第五章自动气象站1、了解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组成2、掌握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10%第二章:15%第三章:35%第四章:20%第五章:10%第六章:10%
一般要求——理解;较高要求——掌握。较高要求——掌握。较高要求——掌握。较高要求——掌握。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地面和高空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熟悉我国正在进行的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探测部分;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新(90年代以后)探测技术。注意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地面和高空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熟悉我国正在进行的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探测部分;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新(90年代以后)探测技术。注意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地面和高空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熟悉我国正在进行的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探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