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连续信号f(t)的频带宽度为10kHz,经均匀采样后,构成一离散时间信号,为了保证能够从离散时间信号恢复原信号,则采样周期的值大不得超过s。●单项选择题:25%●单项选择题:25%●单项选择题:25%

第五章傅立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能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特点及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点。能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特点及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点。能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特点及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点。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15%第二章15%第三章10%第四章23%第五章5%第七章13%第八章15%第十二章4%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第一章绪论1、理解信号、系统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典型信号的定义及其波形表达;3、理解和掌握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的定义、特点(性质)及两者的关系;4、了解信号的不同分解形式;5、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线性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含义,并能做出正确判断;6、熟练掌握信号的时域运算,理解运算对信号的影响结果;7、了解系统模型的意义,掌握由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绘出系统模拟框图或系统模拟框图写出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

第七章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及有限序列卷积和的计算。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及有限序列卷积和的计算。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理解信号、系统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典型信号的定义及其波形表达;3、理解和掌握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的定义、特点(性质)及两者的关系;4、了解信号的不同分解形式;5、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线性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含义,并能做出正确判断;6、熟练掌握信号的时域运算,理解运算对信号的影响结果;7、了解系统模型的意义,掌握由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绘出系统模拟框图或系统模拟框图写出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理解0-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理解0-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理解0-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2、理解冲

(7)题型举例●填空题:30%●填空题:30%●填空题:30%

第七章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及有限序列卷积和的计算。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及有限序列卷积和的计算。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

二、基本要求“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基本分析、求解方法,并对所得结果赋予物理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正确分析典型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基本分析、求解方法,并对所得结果赋予物理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正确分析典型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