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海事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5359(需要考607分);
2.物联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447(需要考606分);
3.法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672(需要考604分);
4.船舶与海洋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672(需要考604分);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5771(需要考603分);
6.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71(需要考603分);
7.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771(需要考603分);
8.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5877(需要考602分);
9.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991(需要考601分);
10.海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5991(需要考601分);
11.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991(需要考601分);
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086(需要考600分);
13.交通运输理科普通类排位6086(需要考600分);
14.金融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086(需要考600分);
15.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291(需要考598分);
1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6425(需要考597分);
17.英语理科普通类排位6425(需要考597分);
1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6537(需要考596分);
19.网络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537(需要考596分);
20.交通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649(需要考595分);
21.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649(需要考595分);
22.物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649(需要考595分);
23.海洋资源与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6775(需要考594分);
24.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775(需要考594分);
25.物流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775(需要考594分);
26.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896(需要考593分);
27.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6896(需要考593分);
28.日语理科普通类排位6896(需要考593分);
29.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896(需要考593分);
30.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005(需要考592分);
31.工商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2.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3.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4.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5.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6.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7.救助与打捞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120(需要考591分);
38.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7210(需要考590分);
39.海洋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210(需要考590分);
40.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262(需要考597分);
41.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297(需要考596分);
42.财务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339(需要考595分);
43.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339(需要考595分);
44.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419(需要考593分);
45.旅游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419(需要考593分)
2018年大连海事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7 | 5359 |
物联网工程 | 606 | 5447 |
法学 | 604 | 567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60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03 | 5771 |
软件工程 | 60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03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602 | 5877 |
通信工程 | 601 | 5991 |
海事管理 | 601 |
经济学 | 60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00 | 6086 |
交通运输 | 600 |
金融工程 | 600 |
电子信息工程 | 598 | 629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97 | 6425 |
英语 | 59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6 | 6537 |
网络工程 | 596 |
交通管理 | 595 | 6649 |
自动化 | 595 |
物流工程 | 595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594 | 677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94 |
物流管理 | 59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93 | 6896 |
电子商务 | 593 |
日语 | 593 |
土木工程 | 593 |
统计学 | 592 | 7005 |
工商管理 | 591 | 712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91 |
环境工程 | 59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91 |
轮机工程(陆上专业) | 591 |
应用物理学 | 591 |
救助与打捞工程 | 591 |
行政管理 | 590 | 7210 |
海洋科学 | 590 |
日语 | 文科 | 597 | 1262 |
法学 | 596 | 1297 |
财务管理 | 595 | 1339 |
公共事业管理 | 595 |
工商管理 | 593 | 1419 |
旅游管理 | 593 |
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隶属于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学科。该学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参评结果为B,2017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建设学科。
网络工程专业2006年成立并开始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256人。自2010年首批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到2018年共毕业了9届学生,培养了540名左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分布于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有些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等领域的骨干人才。专业根据“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获得工程师专门训练,具备良好发展能力的高级专门网络人才。本专业是为满足网络领域人才市场之需要而设置的专业,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或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网络工程科研生产、开发和管理与维护工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17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教师年龄部分合理,构成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老中青三代结合教师梯队。9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交流经历,大多数教师都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背景。
主要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操作系统、通信网概论、TCP/IP协议原理、计算机网络导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网络编程基础、网络管理技术、楼宇综合布线系统、Unix/Linux体系及编程等。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建设立足于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围绕“培养最理解船舶的造船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创新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拔尖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博士学位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获奖50余项。
专业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船舶设计实验室、循环水槽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船舶结构力学实验室、船舶振动实验室等多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条件达到国内大学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为培养高水平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构造、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船舶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强度、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工艺、海洋平台设计、潜器设计。
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与环境
大连海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海洋生态学、环境毒理学和现代生物学分析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生物技术与资源开发等基本技能,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始建于2010年,是根据国内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发展特点,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而申请建设的一个新增本科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于海洋生态评估、环境毒理学分析及实时现场检测等管理、研究和开发及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实现对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等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目前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十一所院校开设,排名位于前列。课程设置涉及海洋生物学、环境毒理学、数量生态学、海洋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就业空间。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达到了国内大学同类专业的先进行列。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海洋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建模、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海洋技术、环境毒理学、海洋管理概论、数量生态学、分子标志物和分子诊断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资源与经济等。
公共管理类
海事管理
大连海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国家航运业发展,具有海上交通工程与航海技术、公共管理、海事法律理论基础,掌握海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和航海保障技术能力的海事管理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具有浓厚工程背景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是我国最早招收海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示范专业。支持海上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和博士点。拥有一支雄厚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完备的实验实践教学系统与仪器设备。
专业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海事事业,有海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英语语种。
主要课程:海上交通工程、航海学、交通工程基础、安全评价与技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航标设备与管理、船舶与船员管理、船舶防污染管理、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海事调查与分析、海上搜寻与救助、海事信息系统、海事公共管理、海上安全公约、海事行政法等。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理论与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日英双语应用能力,并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的高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为解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和对日软件开发对日语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等问题。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其基本能力应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软件工程师和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
专业特色: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外包软件市场的需求,本专业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日语能力,使学生达到国际日语二级及以上水平,具有较强的日英双语综合应用能力。
本专业依托的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平台。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辽宁省“百千万优秀青年科研骨干计划”百人行列人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良、学术水平一流、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大多数教师具有国外学习、工作和学术交流经历。
本专业实验设备设施完善,拥有软件工程基础实验室、软件工程综合实验室和软件测试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通过贯穿项目驱动的专业课内实验,以及独立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和实践课程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各类专业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奖数十项。本专业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渠道,与英国拉夫堡等大学合作,推行“3+1+1”培养模式。
主要课程:日语精读、日语视听、英语(二外)、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导论、人机交互导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数据库原理、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NET体系及编程、Java EE Web应用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实践、软件项目管理等。
计算机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
大连海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系统等方面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潜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200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2009年9月开始招生,是国内高校较早建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一,挂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分析)和智能系统与应用(智能机器人)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成果丰厚、科研创新能力较强,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具有留学或国外访问交流经历。
本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建设了高水平和高性能的专业实验室,已建立“脑与认知心理综合实验平台”、“小型足球机器人系统”、“机器感知综合实验平台”、“创新机器人综合实验平台”、“智能信息系统综合实验平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实验平台”、“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综合实验平台”、“智能交通仿真系统平台”等八大实验平台,为专业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与JAVA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脑与认知科学、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不确定性计算、智能系统导论、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智能机器人程序设计、智能机器人实验、程序设计实训、智能系统课程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