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招办以及报名点学校负责。应届生的资格审核由报名所在学校负全责,县(市、区)招办予以督查、复核。往届生等社会人员的资格审核由县(市、区)招办负全责。各级招办要建立健全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考生资格审核一律要求提供证件原件,同时上交复印件,经审核原件与复印件一致的,审核人在复印件上签名,县(市、区)招办留存备查。对考生报名信息必须逐项审核,确保内容准确、完整。对考生父母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要依据户口薄、学籍表等进行比对;如个别考生填写父母以外的其他法定监护人(考生父母依法不具有监护权或监护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如已身故的,应明确填写已故;对无故缺项或所填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必须查清。重点加强对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考生、往届生、同等学力、高校退学、我省户籍在外省就读、外省户籍在我省报名等情况考生的资格审核,杜绝各类违规报考。对往年已被高校录取未报到入学的考生,如考生未在学校报送的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名单中,考生须提供录取院校出具的未报到证明;不能提供未报到证明的,须上交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完整的纸介质档案。对于同等学力报考的,应具体了解并切实查清考生接受教育经历。
省招办对全省考生报名信息进行汇总核验,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反馈给市、县(市、区)招办,逐一查清后书面报告省招办,省招办再次核验确认,确保全部正确无误。

八、资格条件申报与审核 (一)申报对象 申请享受照顾政策考生、国家和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考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以及残疾人考生,均须按要求进行考生“资格条件申报”。 (二)申报要求 对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将根据户口本及身份证信息进行审核,无需网上申报。其它类别的“资格条件申报”均须在网上提交申请。操作办法:考生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入“资格条件申报”页面,选择相应项目申请。同时符合多项条件的,可多项分别申请。 (三)申请条件及所需证明材料 1.享受政策性照顾对象 (

3.在系统(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将审核通过的考生信息下载打印《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资格审查考生名册》(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同时将对应的考生报名资料汇总后报省招办,时间为: 3月22日:郑州市、巩义市、鹤壁市、三门峡市、焦作市、安阳市、滑县、商丘市、永城市、周口市、鹿邑县、驻马店市、新蔡县、信阳市、固始县、南阳市、邓州市、济源市; 3月2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资格条件申报与审核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通知资格条件申报与审核

报名和资格审核 (一)报名申请。考生按照《2017年河南省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本、专科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报名表》(见附件3)。退役士兵填写《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后接受普通本科教育报名表》(见附件4)。

七、资格条件申报与审核 (一)申报对象 申请照顾对象、国家农村专项、地方农村专项的考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以及残疾人考生,均须按要求进行考生“资格条件申报”。 (二)申报要求 对申请少数民族资格照顾的考生,将根据户口本及身份证信息进行审核,无需网上申报,其它类别的“资格条件申报”均须在网上提交申请。操作办法:考生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入“资格条件申报”页面,选择相应项目申请。同时符合多项条件的,可多项分别申请。 (三)申请条件及所需证明材料 1.照顾对象 (1)烈士子女:《革命烈

报名资格审核要求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招办以及报名点学校负责。应届生的资格审核由报名所在学校负全责,县(市、区)招办予以督查、复核。往届生等社会人员的资格审核由县(市、区)招办负全责。各级招办要建立健全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报名资格审核要求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通知报名资格审核要求

报名资格审核要求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招办以及报名点学校负责。应届生的资格审核由报名所在学校负全责,县(市、区)招办予以督查、复核。往届生等社会人员的资格审核由县(市、区)招办负全责。各级招办要建立健全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