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科目.rar复试科目.rar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803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地球多个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课程目标是阐明地壳、大气、水文、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形态、动态特征、构造及其在自然环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天气学(含天气分析)》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学(含天气分析)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目标:《天气学与天气分析》主要涵盖了《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和《天气学分析》三部分内容。《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主要以天气学原理来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并利用天气学原理论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以及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过程。《天气学分析》主要掌握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2011考试科目名称:泛函分析第一部分大纲内容1.实分析基础知识(1)熟练掌握测度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特殊集合测度的计算。(2)理解零测集,了解测度的完备化。(3)掌握lebesgue积分定义、基本性质;熟练掌握fatou引理与控制收敛定理;理解可测函数的几乎处处相等等价关系。(4)掌握young不等式,jensen不等式;holder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3013考试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及其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应用技术等基本内容。通过学习,应系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灵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掌握空间数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027科目名称:信号检测理论与应用第一部分:大纲内容第一章信号检测的基础知识1.1理解信号检测的基本知识,掌握解析信号的定义与应用1.2理解希尔伯特变换的原理,特点,掌握希尔伯特变换的应用。1.3了解波形参数的定义,掌握不同波形参数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信号的线性检测2.1理解白噪声下的优线性处理理论,掌握匹配滤波器与相关函数的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第七章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及有限序列卷积和的计算。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画出系统的模拟框图;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及有限序列卷积和的计算。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了解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差分方程的迭代解法与时域经典解法;能熟练地由系统差分方程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15%第二章15%第三章10%第四章23%第五章5%第七章13%第八章15%第十二章4%
第五章傅立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能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特点及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点。能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特点及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点。能用系统函数H(jω)求响应;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特点及条件;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点。
二、基本要求“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基本分析、求解方法,并对所得结果赋予物理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正确分析典型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基本分析、求解方法,并对所得结果赋予物理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正确分析典型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收敛域概念;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卷积定义的意义及它们的应用;元件s域等效模型、电路s域等效模型的等效方法;掌握用s域变换求解单位冲激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及全响应的方法;深刻理解系统函数H(s)的定义及其零极点位置与时域响应的关系、零极点位置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零极点位置与系统频响特性的关系,并掌握有关的分析方法;理解系统稳定性的定义;掌握系统微分方程、模拟框图、系统函数三者间的相互转换方法;理解拉普拉斯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并能根据系统函数正确写出系统频谱特性函数。理解拉
(7)题型举例●填空题:30%●填空题:30%●填空题:30%
第一章绪论1、理解信号、系统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典型信号的定义及其波形表达;3、理解和掌握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的定义、特点(性质)及两者的关系;4、了解信号的不同分解形式;5、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线性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含义,并能做出正确判断;6、熟练掌握信号的时域运算,理解运算对信号的影响结果;7、了解系统模型的意义,掌握由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绘出系统模拟框图或系统模拟框图写出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理解0-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理解0-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理解0-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2、理解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意义,至少掌握一种时域求解方法;3、掌握系统全响应的两种求解方式: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4、会分辨全响应中的瞬态响应分量和稳态响应分量;5、掌握卷积积分的定义、代数运算规律和主要性质、会用卷积积分法求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6、了解系统微分方程的算子表示。
第八章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理解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的概念;掌握z变换的性质、z变换及其逆z变换的计算方法;掌握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理解系统函数H(z)的定义;掌握H(z)与离散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的关系、会求离散系统的频响特性。理解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的概念;掌握z变换的性质、z变换及其逆z变换的计算方法;掌握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理解系统函数H(z)的定义;掌握H(z)与离散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的关系、会求离散系统的频响特性。理解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的概念;掌握z变换的性质、z变换及其逆z变换的计算方法;掌握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理解
一、课程目标“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学科、通信学科、网络学科以及信号和信息分析与处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考查考生对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信号分析和系统特性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的程度;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学科、通信学科、网络学科以及信号和信息分析与处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考查考生对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信号分析和系统特性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的程度;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