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考核成绩考核专家组对候选人的学术素养、外语水平和创新潜质三方面分别按百分制打分,并按以下公式计算考核总评成绩。考核总评成绩=学术素养成绩×40%+外语水平成绩×30%+创新潜质成绩×30%
二、考核候选人的确定1.申请材料。申请人网上报名成功后,须于2017年12月31日前向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寄送申请材料。我所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资格审查,确定准考名单。不符合报名资格者,不予准考。考生须提交的材料详见《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特别提示:《专家推荐书》须网报系统生成打印,推荐专家签字。寄送地址: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所办公室320室安营老师联系电话:027-.申请免除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各类专项计划、优秀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计划除外)的条件:(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文章,被SCI、SSCI、
(二)考核形式1.综合面试(1)PPT报告:考生必须以PPT形式向考核专家组报告本人的学习(及工作)经历、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情况、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外语水平、科研经历与成果、对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认识、未来开展学习研究的计划等内容。(2)专业综合面试:考察考生的治学态度、学术素养、外语水平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2.各考核组可以选择是否附加笔试考核形式。3.思想政治考核和品格考核。主要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4.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和跨一级学科考生按《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
六、录取考核总评成绩是决定是否录取的依据。考核专家组根据候选人的考核总评成绩高低顺序,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录取推荐名单,报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在国际法研究所网上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研究生院。
1.综合面试(1)PPT报告:考生必须以PPT形式向考核专家组报告本人的学习(及工作)经历、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情况、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外语水平、科研经历与成果、对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认识、未来开展学习研究的计划等内容。(2)专业综合面试:考察考生的治学态度、学术素养、外语水平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
1,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http://www.gs..cn/index.php/index-view-aid-8989.html;
四、考核内容与形式(一)综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学术素养。通过考核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及研究能力等,考查其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学术研究能力。2.外语水平。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外语应用能力。3.创新潜质。结合候选人学术研究经历和已取得的成果,考查候选人的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其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创新潜质。(二)考核形式1.综合面试(1)PPT报告:考生必须以PPT形式向考核专家组报告本人的学习(及工作)经历、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情况、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外语水平、科研经历
一、组织机构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所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工作。按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分别组织考核专家组,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本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考核组负责具体考核工作,包括:形成候选人遴选及综合考核的学术评价标准;审核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形成评议结果;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形成综合考核成绩,提出录取意见。
2,2018年博士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http://www.gs..cn/index.php/index-show-tid-108.html;
4.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和跨一级学科考生按《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及招生目录的规定,加试规定的科目,考试形式为笔试,每一科目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跨学科考生是指原所学专业不属于法学一级学科(代码为0301)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