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掌握均衡价格与弹性理论概念及应用。具体包括:具体包括:具体包括:具体包括:1、需求规律2、供给规律3、供求定理4、价格政策5、弹性概念6、需求弹性7、供给弹性8、供求定理的运用
九、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原理及应用。具体包括:具体包括:具体包括:具体包括:1、消费、储蓄与投资函数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3、乘数原理
第一章印刷综论1、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典型的人物及贡献;2、掌握印刷的基本概念;3、掌握传统印刷的基本要素组成、概念及印刷分类;4、掌握DTP系统印刷复制工艺过程。
(2)各部分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部分80分,第二部分30分,第三部分40分。
二、中国建筑史:1.综合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并且了解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熟练掌握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市建设的实例;同时能对现存历史城市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3.了解由原始聚落发展演变至住宅的过程;以及其中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住宅建筑的不同特点。掌握现存重要建筑实例。4.了解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并且通过掌握现存著名建筑实例,培养记忆,认知和分析批判能力。5.宗教建筑覆盖中国的历史阶段长,且现存实例相对较多,为学习重点内容。其中了解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
二、基本要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主要考核考生能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了解国家,地方有关建筑设计的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建筑与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主要考核考生能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外古典建筑和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欧美现代建筑流派及其理论;了解中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主要考核考生能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了解国家,地方有关建筑设计的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建筑与科技发
三、外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课程所包含内容基本上分为三大部分,即外国古代建筑(其中主要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及新古典主义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和当代世界建筑思潮。1.外国古代建筑历史:通过了解西方建筑产生以及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掌握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拜占廷、罗马风、哥特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及其发展脉络。同时在了解西方建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突出研究西方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人文背景。2.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与思潮:通过了解西方近百年来建筑探求的历史途径,学习经典科学方法,来深入理解工业化生产及其产品特征
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部分1、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概念及基本理论;2、建筑设计内容及图示内容;3、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4、场地及总体设计;5、建筑形式美与构图原理;6、大中型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特征7、大中型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与疏散;8、建筑结构基本类型与选型;9、当代主要建筑理论与思潮。
一、课程目标《建筑设计理论综合》包含《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史》及《外国建筑史》三部分内容。主要考核对建筑学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建筑理论以及专业综合知识修养,是否具备理论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在建筑创作中运用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建筑设计理论综合》包含《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史》及《外国建筑史》三部分内容。主要考核对建筑学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建筑理论以及专业综合知识修养,是否具备理论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在建筑创作中运用专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