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站工作年限基本工作年限为2年。
4、博士后入站材料说明附件:附件1: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秋季招收博士后人员专业目录(排序不分先后)(1).xlsx附件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申请表2018.doc附件3专家推荐信.doc附件4博士后入站材料说明.doc
1、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填报《博士后申请表》一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一份。
一、申请条件1、遵纪守法,品学兼优,无不良行为记录。2、年龄35周岁以下(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后),身体健康。3、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4、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5、能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申请流程(一)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招收博士后人员专业目录》(附件1)选择一名博士后合作导师申报。(二)10月15日前提交如下材料:1、根据申请类型下载填写《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申请表》(含所涉相关材料)(附件2);2、两份《专家推荐信》(附件3)(其中一位是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另一位是副教授以上同行专家);(三)入站考核面试:10月17日-11月7日。具体时间由申请专业所在学院确定通知。(四)校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拟招收博士后人员名单。(五)拟招收博士后人员于11月21日-30日登录中国博士后官方网站http://www.chinapos
一、招收原则(一)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身心健康。能够潜心研究、敬业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团队精神。(二)2018年我校博士后流动站仅招收非在职人员。(三)本校博士毕业生须跨一级学科申报。(四)博士后申请人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3年7月1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五)本年度博士后招收采取根据项目招收的原则,博士后研究人员需协助其合作导师完成近四年获批且在研的国家项目或重大横向项目(合作导师项目见附表),申请人的研究计划须为合作导师项目的课题或项目子课题,且中途不得更改课题。(六)申请人第一学历须为本科
四、填写材料注意事项(一)《博士后进站审核表》毕业生身份证明一栏须毕业派遣部门或就业指导中心填写;(二)《博士后进站审核表》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含辞职人员)需由人才服务机构或档案暂存单位填写。且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或《辞职证明》,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须提供《公务员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上述材料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原则出具;(三)《博士后进站审核表》的其他内容及《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由博士后办公室填写;(四)网上递交(返回)完成后,将所有打印材料(包括附表)(书面材料一式3份,企业博士后申请者须提交一式4份),报人事处博士后管理
三、申请材料清单(一)申请人员签名确认的《博士后申请表》(1份原件2份复印件);(二)《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博士后进站审核表》(1份原件2份复印件);(三)身份证、护照(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提供该地区身份证(1份原件2份复印件,原件已现场核验且加盖设站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可视同原件);(四)博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本科学位证书(1份原件2份复印件,原件已现场核验且加盖设站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可视同原件);博士毕业6个月内人员可先提供学校或单位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非答辩通过证明或答辩决议)办理进站;国外、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
(五)外籍博士后申请可先下载《英文版博士后申请表》和《外籍博士后进站协议书》,寄回后由所在学院进入网上申报程序。咨询电话: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估与服务处010-62335012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博士后办公室010-65779185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博士后办公室联系人:张老师附表: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项目表(排名不分先后,依报名次序排列)学科序号负责人项目名称新闻传播学1李继东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2曹三省增强现实集成控制讲台3王保华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舆情研究4何苏六人民日报社重大思想政论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
二、申请程序申请人在中国博士后网页上注册(网页地址:http://bg./V3/Manage/Login.aspx),填写相关信息(请完整填写所有信息),并按网上提示打印出所有表格。具体步骤如下:(一)以申请人身份进行注册(注册的用户名及密码限博士后进站申请及出站申请时使用);(二)注册成功后,重新用注册名和密码进入,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申请”入口填报。(三)申请者根据提示进入“新申请”,确定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批结果”,如被驳回,请及时进入“未完成申请”修改并再次提交;(四)认真录入个人数据(必须完整录入所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