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扎实的使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节目主持人概论、播音学概论、普通话语音、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
就业方向: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移动产业的播音与主持,各类庆典的主持、宣传和策划。三、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法学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于2017年列为首批“江西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法学专业于2013年确定为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19年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
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8人,其中,既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及百千万工程人选等学术水平高的教授,也有一批获得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江西省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的杰出教师。
学院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赣南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全国唯一公开出版发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苏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及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3%,其中,考研升学率稳定在40%左右,2018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升学率达72%,创历史新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50%左右,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45(曹老师)
专业介绍
1.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师教育素养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本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70%以上。2016级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98%。2018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优势专业。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政治学原理、伦理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就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坚持用红色文化育人;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厚基础、强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充分发挥本专业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学生毕业后可到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在党政群团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崇尚法治精神,具备熟练的法律职业技能与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近十年来,本专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50%以上。考研录取率达30%以上。2013年,获批江西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中国法制史、刑法、经济法、商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就业方向:法学专业构建了以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中心,坚持“实践育人”教育理念的法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法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学生毕业后可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四、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酒店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西省一流专业,是教育部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是江西省一流专业,拥有江西省本科教学重大改革项目---“金牌讲解班”,实习基地被评为学校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学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酒店管理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
学院建有中国史、世界史、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科教学(历史)、社会工作、旅游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建有客家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王阳明研究中心、新加坡研究中心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其中,社会学是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中国史是江西省重点学科。
学院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博士35人,博士学历教师比例达到一流大学水平;此外,还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教学名师、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多名。近年来,教师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4项、省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中10多项成果获国家教育部及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生历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高校历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旅游专业学生技能等各项赛事均获佳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考研录取率高,就业形势好。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48(钟老师、袁老师、朱老师)
专业介绍
1.历史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师表风范、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能够从事中等学校历史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
就业方向:中学历史教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
2.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旅游专业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学、旅游人力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公关学。
就业方向:旅游局、旅游专业教师、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景区、旅游策划公司、旅行社、国际五星级酒店、博物馆、会展公司、展览馆、游轮公司、航空公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
3.社会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社会管理人才和社会研究人员,掌握社会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于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的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社会问题和社会组织方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具备在党政机关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在咨询机构中可独立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在企事业中承担市场调查分析职能的基本技术。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数据分析技术、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概论、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原著选读、专业外语、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行政管理、教育部门、科研机构、新闻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和部门。
4.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法律咨询和调解以及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法学概论、社会统计学、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政策与法规。
就业方向: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社会福利和保障机构工作。五、外国语学院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创办于1960年。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翻译4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英语)、翻译硕士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英美文学与教学发展研究所、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所及翻译研究中心3个科研平台。
学院有专任教师99人。其中,博士(含在读)11人,教授8人,副教授44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常年聘请英语、日语外籍教师数人。
学院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设有网络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训练室、翻译实训室等,为全校师生外语学习提供充足阵地保障。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和人文涵养,近年来学生先后荣获“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华文杯”、“高师杯”技能大赛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等,实现了逢赛必奖。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常年派出学生赴美国圣玛丽山大学、莫瑞州立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九州外国语学院、韩国大田大学以及法国、俄罗斯的多所高校学习或实习;与国内外几十家学校、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50(吴老师)
专业介绍
1.英语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过硬;具有文化自信、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突出;能够在中小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英语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一专多能”型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美文学、英汉翻译、语言学概论、英语词汇学、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语言习得导论。
就业方向:中小学英语教育、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外事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2.商务英语
培养目标:培养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了解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通行规则,具备较强商务实践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管理等工作,“精英语,懂商务,善操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单证制作、跨文化商务沟通、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管理学概论、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阅读等。
就业方向:外经、外贸相关部门及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
3.日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听说读写译基础、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日本文学赏析及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思辨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外事、对日文化交流、教育、经贸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日语、中级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语、日语视听、日语阅读、日语翻译、日语写作、日本文学史、商务日语。
就业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酒店及旅游管理、外事管理和政策研究、文化传媒、日语教育等。
4.翻译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且具备较强语言运用、口译笔译、跨文化交际、创新创业、思辨等能力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未来能胜任外事、外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翻译概论、英汉互译技巧、英汉对比与翻译、基础口译、基础笔译、交替传译、跨文化交际。
就业方向:商务翻译、外事翻译、外贸洽谈、涉外工作、教学科研。六、教育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教育科学学院开设有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4个本科专业;有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心理学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为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83人,研究生126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08%;博士16人、硕士40人,硕博士教师占比86.15%。建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经济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20项;教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获批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荣获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西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江西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55(徐老师)
专业介绍
1.应用心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合作精神,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能在各级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在公检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
2.教育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师范院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咨询与服务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主干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
就业方向:师范院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咨询与服务机构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师表风范,以及科学、人文和艺术素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保教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能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以及在其他有关儿童发展与教育服务机构从事保教工作与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论、幼儿游戏与活动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外教育简史(含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就业方向:在各级各类幼儿园或其他早期教育机构担任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咨询或服务人员。
4.小学教育
培养目标:为初等学校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素养,掌握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主干课程:教育学原理、小学教育学、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特殊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含 )、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班队原理与班主任工作实践、家庭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就业方向:在小学、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学科教学、管理、教研等工作。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建于1958年。学院现有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术学位硕士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和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首次专业综合评价中,综合实力排名列全省高校第三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同时入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博士教师36人,此外,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多名。近三年来,教师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9项、省级科研课题52项。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拥有设备总值近2千万元。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个教学实验室。江西省初等数学研究会、赣州市数学学会等挂靠在本学院。
学院围绕学生的学习实践与应用,积极组织参加国际与全国数学建模、计算机设计与仿真、智能机器人等科技竞赛活动,每年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达200多人次。此外,学院与国内多家知名软件企业开展产学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执行,使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63(王老师)
专业介绍
1.数学与应用数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从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职业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学数学研究。
就业方向: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在数学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语言(JAVA)、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汇编语言、数据库技术(Oracle)。
就业方向:在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科学研究工作。
3.应用统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统计学、数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使用主流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数据库技术、现代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软件、抽样技术、应用回归分析、国民经济核算。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统计核算、质量管理、市场调查分析、统计信息管理和数量分析等工作。
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以及相关业务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大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和数据安全等技术,具备厚实数据科学理论、较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大数据采集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就业方向:从事大数据有关科研、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各类工作。八、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创办于1959年。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博士教师34人,有海外学习研究经历教师8人,有10余位教师荣获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学院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2019年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物理)和电子信息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赣州市物理学会挂靠在我院。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3500万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日制本科教育培养设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物理学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并列入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为江西省普通高校品牌专业并列入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拟电路》为江西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量子力学》、《光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为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科技教育师资培养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工科电子类课程教学》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曾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先后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先进班集体”、江西省“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我院的历届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教学名师、中学校长、教育局长、科技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68(管老师)
专业介绍
1.物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文化自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突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物理学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卓越物理学基础教育人才。
主干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就业方向:经过60多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专业综合评价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基础教育领域声誉良好,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学生毕业后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教学、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或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的研究、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2.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具有突出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C/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制造等专业方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两个硕士点及赣南师范大学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忆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培养出在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在人工智能、电子工程、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3.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掌握必备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领域宽厚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学、微纳电子器件、微电子工艺原理、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
就业方向:本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方向,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赣南师范大学低温等离子体学科协同创新团队等平台,培养出在光电子技术(新型光电材料制备、光电子器件设计、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开发等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等方向)、微电子技术(微电子器件和电路设计、模拟、工艺等方向)等领域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在集成电路、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及管理工作。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质量保障等领域工作,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专业方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两个硕士点及赣南师范大学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培养出在工业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领域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与管理工作。九、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一级学科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学科,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化学、材料化学为江西省一流专业。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设备总值近4千万元。建有三个省级研究基地及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十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60余项,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等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各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高师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和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考研录取率超过50%,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70(潘老师)
专业介绍
1.化学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具有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高尚,化学基础知识雄厚,专业技能和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够成长为中学、教育机构从事化学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化学教师。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
就业方向:以扎实的化学基础和教师教育能力为培养特色,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承担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方面工作,或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
2.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
就业方向:以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为培养特色,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化学化工、制药、环保、化妆品、食品及矿产等相关领域的质量检测与监控工作,或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
3.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高,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稀土化学、材料化学实验。
就业方向:以扎实的化学基础和金属材料应用为培养特色,毕业生将主要从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生产加工、产品测试、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
4.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及化工知识基础,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设计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学、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分离工程。
就业方向:以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制药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在化学化工、制药、环保、食品及矿产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或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 十、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于2011年6月由原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经专业调整划分组建成立。
现有生物科学、园艺学(为省一流学科)2个本科专业。拥有学科教学(生物)、园艺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博士教师40人,硕士生导师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初步形成了以优秀博士(后)为学科方向负责人、硕博士人才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构筑“以研促教、以赛促学”的创新实践平台和“红绿古新”文化育人体系,在近年的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生命科学联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数十人次,在硕士研究生、教师、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7768(佟老师)
1.生物科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专业和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从事基础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在高级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和在与生物学相关行业从事应用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与遗传实验、普通生态学、生物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与管理,也可适应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或从事生物领域中技术的研发,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2.园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掌握园艺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高产、优质、高效和无公害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能从事园艺行业管理、商品生产、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和科研等方面的农业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各论、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花卉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农业气象学。
就业方向:农业局、林业局等农业系统,园林规划、园艺作物生产公司、园艺作物加工公司等从事园艺作物的工作。
答案来源于: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各学院简介及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赣南师范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掌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扎实的使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赣南师范大学277名
赣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理科人力资源管理江西本科二批-文科人力资源管理江西本科二批-理科地理信息科学江西本科二批-理科电子信息工程江西本科二批-理科教育技术学(师范类)江西本科二批-理科物理学(师范类)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黑龙江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录取分数线为68分(艺术类)。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黑龙江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7播音与主持艺术(文)艺术类本科一批普通类680赣南师范大学
2022年赣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介绍播音与主持艺术
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干课程
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目标
1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本方向培养的是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宣传及其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方向以多年教学经验为依托以多层次实践基地为支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艺术实践能力本方向研究对象既包括传播主体的播音艺术节目主持艺术也包括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和审美鉴赏本方向的研究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业务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对于不断提高语言传播质量多出精品节目提升传播主体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受众的欣赏层次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答案来源于2022年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扎实的使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节目主持人概论播音学概论普通话语音新闻学概论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就业方向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移动产业的播音与主持各类庆典的主持宣传和策划答案来源于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各学院简介及专业简介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