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大学甘肃各专业排位:
1.临床医学(一体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830(需要考606分);
2.临床医学(一体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984(需要考603分);
3.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104(需要考601分);
4.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372(需要考597分);
5.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372(需要考597分);
6.法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98(需要考594分);
7.放射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753(需要考592分);
8.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2983(需要考589分);
9.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064(需要考588分);
10.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249(需要考586分);
11.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340(需要考585分);
12.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421(需要考584分);
13.机械类(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421(需要考584分);
14.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503(需要考583分);
15.临床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607(需要考582分);
16.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3693(需要考581分);
17.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3804(需要考580分);
18.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物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804(需要考580分);
19.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804(需要考580分);
20.会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信用管理、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900(需要考579分);
21.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3900(需要考579分);
22.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982(需要考578分);
23.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理科普通类排位3982(需要考578分);
24.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3982(需要考578分);
25.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083(需要考577分);
26.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4083(需要考577分);
27.水利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083(需要考577分);
28.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182(需要考576分);
29.康复治疗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279(需要考575分);
30.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279(需要考575分);
31.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279(需要考575分);
32.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4742(需要考571分);
33.机械类(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098(需要考568分);
34.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570(需要考564分);
35.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5723(需要考563分);
36.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5974(需要考561分);
37.地质类(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5974(需要考561分);
38.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974(需要考561分);
39.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8683(需要考543分);
40.动物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566(需要考538分);
41.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488(需要考609分);
42.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507(需要考608分);
43.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528(需要考607分);
44.考古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55(需要考606分);
45.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55(需要考606分);
46.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79(需要考605分);
47.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656(需要考602分)
2020年吉林大学各专业甘肃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甘肃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一院)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1830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三院) | 603 | 1984 |
临床医学(五年)(一院) | 601 | 2104 |
临床医学(五年)(三院) | 597 | 2372 |
临床医学(五年)(二院) | 597 |
法学 | 594 | 2598 |
放射医学(五年) | 592 | 2753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589 | 2983 |
车辆工程 | 588 | 3064 |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86 | 3249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 585 | 3340 |
自动化类(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584 | 3421 |
机械类(含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 | 584 |
软件工程 | 583 | 3503 |
临床药学(五年) | 582 | 3607 |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581 | 3693 |
政治学与行政学(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 580 | 3804 |
交通运输类(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物流工程) | 580 |
通信工程(含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580 |
会计学(含会计学、财务管理、信用管理、经济学) | 579 | 3900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579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78 | 3982 |
生物工程类(含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 | 578 |
仪器类(含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78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77 | 4083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577 |
水利类(含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577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576 | 4182 |
康复治疗学 | 575 | 4279 |
药学 | 575 |
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 | 575 |
通信工程(含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国家专项) | 571 | 4742 |
机械类(含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国家专项) | 568 | 5098 |
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国家专项) | 564 | 5570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专项) | 563 | 5723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专项) | 561 | 5974 |
地质类(含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国家专项) | 561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国家专项) | 561 |
植物生产类(含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专项) | 543 | 8683 |
动物科学(国家专项) | 538 | 9566 |
法学 | 文科 | 609 | 488 |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608 | 507 |
政治学与行政学(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 607 | 528 |
考古学(含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 606 | 555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告学) | 606 |
法学(国家专项) | 605 | 579 |
政治学与行政学(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国家专项) | 602 | 656 |
地质类
勘查技术与工程
吉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的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勘查与环境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具备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资源评价与管理、工程与环境勘查、地质样品分析测试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海洋开发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的需求。主干课程:地球物理场论、地球科学概论、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应用地球物理(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钻井地球物理、放射性与地热勘探)原理、方法、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工程与环境综合地球物理勘查、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查、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地球化学原理、地质分析基础、多元统计分析、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地质样品仪器分析。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工程环境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或在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企业、公司等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与规划等工作。毕业生也可继续深造,攻读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本专业毕业生在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工程环境等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从事现代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预期能够胜任海洋、陆地能源、资源勘查与设计及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管理、数据处理和解释,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科学计算、软件开发等业务岗位工作。
化学类
化学
吉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潜力、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志向远大、德才兼备的未来一流学者和世界一流科学家。专业特色: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素养的全面训练。自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学生中当选两院院士人数位居全国化学学科前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仪器分析、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就业方向: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毕业后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动物生产类
动物科学
吉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动物科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作为卓越农林计划2.0新农科专业,现代动物科学融合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都有极大拓展。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具挑战性和最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2014年10月动物科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已被批准为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和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动物科学隶属的畜牧学科在2017年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高水平学科建设评估中获得通过。主要培养具备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畜牧场经营管理及动物生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动物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物生产类科学知识基础,掌握动物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生产技术、动物实验技能和畜牧管理能力的产学研高级专门人才,兼顾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本专业包含动物科学、实验动物和动物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承担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实验、生物相关企业、医药食品行业等相关的科教院所、企业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技术与综合管理工作,也可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主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动物学核心课程:动物组织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实验方法学、动物环境卫生学、生物统计学、动物生产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实验方法学、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和实验动物生产学等教学实习。主要专业实验: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技术、饲料分析、日粮配合、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牧场设计、动物生产管理、分子克隆等实验。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学生不仅具备生命科学的厚基础,而且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等专业科学理论,并熟悉规模化生产优质高效的动物产品技术。本专业的学习范围涵盖部分经济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等多个领域。本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可分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种类型,具备在多个相关领域宽口径就业的素质。专业方向:本专业包括动物科学、实验动物和动物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于报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胜任与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行政管理、企业等部门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法学类
法学
吉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按照教育部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通才的精神,我院将原来划分过细、知识面过窄的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调整为法学专业。适应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法学专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为发展方向;以培养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法律问题,熟悉各类诉讼程序,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把握现代化办公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一般对外交流为基本要求。主干课程:开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环境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法律职业伦理、证据学18门主干课,并开设法律逻辑学、法律社会学、比较法总论、刑事实例研习、民事实例研习、票据法、保险法、犯罪学、人格权法、电子商务法、就业与劳动法适用等数十门选修课。同时,设立了覆盖全部法律职业领域的专业实习基地,并配备了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教学、法律援助以及“杰赛普(JESSUP)”、“理律杯”等国内外著名模拟法庭大赛等完整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应领域广泛。除进入各大法学院校深造外,毕业生适宜在司法机关从事审判和检察工作,在立法机关从事立法及其辅助性工作,在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立法、行政监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法务工作。可从事律师、公证工作,也能够从事金融、保险、外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工作,亦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019届毕业生工作单位包括国家部委、省直机关与各级法院、检察院与纪检监察部门、国企、央企与其他大型企业、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以及各大银行。
机械类
车辆工程
吉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前身为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1955年,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2009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及其它相关工业领域,特别是车辆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制造、实验测试、管理决策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优势显著,近三年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培养目标: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与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宽厚的机械工程与车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能够在汽车工业及其它相关工业领域,特别是车辆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制造、实验测试、管理决策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工程制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控制工程基础、 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就业方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动手能力强,工作岗位适应快,具有自主钻研和创新精神,工程师职业素养高的特点。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培养从事车辆 工程领域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解决汽车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学类
物理学
吉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物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具有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现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固体物理和磁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声学与微波物理共四个专业方向。1998年凝聚态物理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专业,理论物理为省重点学科专业,2015年理论物理中心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平台。2019年物理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理论物理学、声学、磁学、凝聚态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五个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物理学或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物理学或相关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优秀综合素养,预期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专业特色:本专业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宽基础和纯粹物理型或应用物理型等课程体系,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物理专门化人才。专业方向:凝聚态物理(固体物理和磁学)、理论物理、声学与微波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主要课程:基础课程:物理学导论I、新生研讨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电子线路、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I、固体物理I、数学物理方法I-II。专业课程:量子力学II、固体物理II、磁性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实验、原子结构、原子分子光谱、弹性动力学、微波原理与技术、计算物理、计算物理实验、信号与系统、声学实验。实验课程:普通物理实验I-III、电子线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I。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就业方向:毕业后在高等院校、国防部门、企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及相关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