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答案来源于: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政策

2.理性选择第一个报考专业我校美术类专业按大类投档、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录取,故第一个报考专业非常重要;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尽可能同时填报4个专业志愿,并尽可能服从专业调剂。我校非美术类专业的投档和录取均按所报考的第一个专业分别进行,若考生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合格专业成绩,可填报多个专业志愿,但应在参考各专业往年录取的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的基础上,合理分析、理性选择报考的第一个专业。欢迎广大考生

2专业及院校选择原来的以院校为基本单位的录取模式下对于部分考生专业院校的选择有时候是一个不能兼顾的困难选择专业加学校可以更加精准选择考生在进行专业和学校选择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以下三种思路去考虑一是比较看重选择专业如果考生有很强的专业偏好就可以基于相同的专业类选择不同的学校比如考生喜欢计算机类专业可以填报多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二是比较看重选择学校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如果特别希望能到某几所学校上学对专业要求不迫切那就可以基于这几所学校选择尽可能多的专业类增加被这些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比如考生选择了8所院校每所院校平均选择了12个专业专业类三是对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有关问题专业及院校选择。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政策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政策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试用版)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什么时间选报?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试用版)专业及院校选择。原来的以院校为基本单位的录取模式下,对于部分考生,专业、院校的选择有时候是一个不能兼顾的困难选择,专业加学校可以更加精准选择。考生在进行专业类和学校选择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以下三种思路去考虑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问答(试用版)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什么时间选报?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政策和志愿填报问答(试用版)专业及院校选择。原来的以院校为基本单位的录取模式下,对于部分考生,专业、院校的选择有时候是一个不能兼顾的困难选择,专业加学校可以更加精准选择。考生在进行专业类和学校选择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以下三种思路去考虑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政策理性选择,综合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