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陕西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0733(需要考575分);
2.地质学类(理科基地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1782(需要考570分);
3.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002(需要考569分);
4.土地整治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002(需要考569分);
5.大气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222(需要考568分);
6.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636(需要考566分);
7.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2636(需要考566分);
8.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2852(需要考565分);
9.地球物理学类(菁英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3071(需要考564分);
10.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3305(需要考563分);
11.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537(需要考562分);
12.地质学类(菁英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3537(需要考562分);
13.测绘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3769(需要考561分);
14.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地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769(需要考561分);
15.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14009(需要考560分);
16.机械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009(需要考560分);
17.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009(需要考560分);
18.地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227(需要考559分);
19.电子信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227(需要考559分);
20.地质类(能源)理科普通类排位14227(需要考559分);
21.经济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2609(需要考590分);
22.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756(需要考588分);
23.工商管理类文科普通类排位2756(需要考588分);
24.公共管理类文科普通类排位2845(需要考587分)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专业陕西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陕西 | 计算机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10733 |
地质学类(含国家理科基地班) | 570 | 11782 |
应用化学 | 569 | 12002 |
土地整治工程 | 569 |
大气科学 | 568 | 12222 |
安全工程 | 566 | 12636 |
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与信息类) | 566 |
土地资源管理 | 565 | 12852 |
地球物理学类(菁英班) | 564 | 13071 |
土木类 | 563 | 13305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562 | 13537 |
地质学类(菁英班) | 562 |
测绘类 | 561 | 1376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地球科学类) | 561 |
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 | 560 | 14009 |
机械类 | 560 |
材料类 | 560 |
地质类 | 559 | 14227 |
电子信息类 | 559 |
地质类(资源能源) | 559 |
经济学类 | 文科 | 590 | 2609 |
法学 | 588 | 2756 |
工商管理类 | 588 |
公共管理类 | 587 | 2845 |
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2004年经学校批准,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班成为我校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基地,重点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牢固的地球科学知识以及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实验班在掌握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牢固掌握从地面、地下、空间及实验观测获得的地球物理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初步具备系统科学思维并得到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 办学特色:本专业师资力量全国名列前茅,教学软硬件全国第一。强调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将地球内部圈层作为统一系统来认识其结构与动力学过程,是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本班90%以上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其中,50%学生可以免试推荐,30%经国家统一考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选择深造的同学中,部分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10%学生进入地质矿产、石油天然气等单位工作。
经济学类
经济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横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1998年开始招收经济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应用经济学获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备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和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基础型和应用型人才。 办学优势:本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500多人,目前在读本科生300人。现有专职教师21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7人,到斯坦福大学等海外名校学习、访问的教师11人。依托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所不定期举办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20多部,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部委和湖北省的科研奖励10余项。2006年以来,本专业坚持为学生配备学业精良、认真负责的学务指导教师,采取与武汉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和证券公司等共建教学实验基地等措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办学优势,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主要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大型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从事市场分析、战略规划、预测、营销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保研率和考研率为26%,出国深造比率8%,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地质学类
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地质学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野外工作技能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基本技能。
化学类
应用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应用化学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有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和科研条件。 培养目标:着重于将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新能源、资源与环境、分析测试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通过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具有坚实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化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特色:应用化学专业包括新能源化学、分析测试、资源与环境化学三个特色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目标进行选择。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在985高校、中科院等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化学、化工、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冶金、地质、化学电源、药物及食品等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开发、分析检测、生产、科技管理等工作。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气象、农
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等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
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校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大气科
学研究的理论分析、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大气科学等相关领域
业务、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了解大气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和
法规;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基础类、大气探测类、大气动力学类、天气学类、气候学类、天气预报
类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科学导论(60学时)、大气物理(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
力学(60学时)、大气动力学基础(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
示例二:大气科学概论(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力学(80学时)、动力
气象(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数值天气预报(80学时)、现代气候学基础(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天气分析预报实习、大气综合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物理实验、大气化学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学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