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云南省中甸县建塘镇江克路
邮编:674400
电话:0887-8222050
未来前景作为迪庆州唯一一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在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宗旨下,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将抓住职业教育改革的契机,奋勇直上,以培养实现迪庆经济跨越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合格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为己任,将学校建成迪庆职业教育的摇篮。在大力发展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承担迪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在职人员工作。相信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学校发展新学校成立以来,学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办学规模扩大。2003年9月在校生人数为798人,2004年为1035人,2005年为1398人,2006年为1513人,2007年为1592人。为不断满足迪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调整专业设置。全日制教育开设有初等教育(普通师范、体育师范、艺术师范、英语师范、电化教育、美术师范等专业)、旅游专业(导游、外语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烹饪、文艺等专业)、医学专业(护理、卫生保健、妇幼医士、藏医士、助产士等专业)、矿产专业、市政建设、财会汽修专业等七大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为迪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知识技能型、专业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学校一方面加大内部教育管理,狠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大与发达地区学校的联合办学力度,先后与上海市政建设学校、上海南湖职业学校、云南省旅游学校、云南省铜业技工学校、丽江高级师范专科学校等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并开展长期联合办学工作。学校已选送72名市政建设专业学生到上海市政建设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送33名旅游专业学生到上海南湖职业学校学习,送153名矿产专业学生就读于云南省铜业技工学校,37名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在云南省旅游学校(原云南省地质学校)学习。2007年9月,我校200名中等师范专业毕业生通过三校生考试被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录取。2004年7月起,共有1044名学生完成中专学历教育,316名学生完成大专学历教育。毕业学生参加公开招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提高就业率,学校与云南省铜业集团、天界神川大酒店、迪庆州旅游局等部门开展了厂校订单式办学,疏通了毕业生就业渠道。近四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达87%,文艺、旅游毕业生就业率达96%,卫生类毕业生就业率达90%。学校教育为迪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宗教有序、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范围。
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生城市学生的15%确定。
免学费标准按照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
学费标准低于每生每学年2000元的免除全部学费,学费标准高于每生每学年2000元的免除2000元,高出部分由学生家庭负责承担。
助学政策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藏区的职业教育,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从2012年起执行所有中职阶段学生享受学费全免的政策。在校生还享受国家助学金和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贴。
学院(校)按上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强化管理。依据迪庆实际,设置“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今年所招生的各专业均是目前我州各行业急需专业,预计3到5年后的就业前景良好。
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
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除涉农专业学生和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外的20%确定。
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学校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以能力为本为的质量观”的办学指道思想,确立了“把民族歌舞专业办成展示维西多民族多文化的平台,把校园绿化建成展示维西生物多样性的缩影,把学校办成迪庆州独树一帜的职校”的目标。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形象在不断提升,办学定位在日益清晰,效益不断提高,学校稳步发展。
2008年在校生670人。学校采取与广东、深圳等地的企业集团公司等合作,解决学生就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是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之一。
学校地址地址: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99大中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占夺杯赛“形象杯”,迪庆州学生素质拓展夺杯赛“洁净杯”,是“省级文明单位”,四五普法“先进集体”,被云南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云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在出色完成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同时,为提高我州在职人员的学历层次,更新知识,学校在克服师资紧缺的情况下与云南省财经大学、云南省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云南省广播、昆明大学等省内高校联合办学,开设15个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教育,2003年来共完成1630余人次的专、本科学历教育。同时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内还成立了迪庆州干部培训中心、迪庆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迪庆州扶贫培训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点、剑桥少儿英语培训基地等机构承担着全州工人、干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和考试考点工作,四年来共完成6000余人次各种专业短期培训,7000余人次的考试考务工作。
学校沿革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受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1973年成立了迪庆州民族师范学校,拉开了迪庆职业教育的序幕。后来又相继成立了迪庆州卫生学校、迪庆州财贸学校、迪庆州农业学校。1994年农、财、职三校合并成立了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三十多年来,在历届州委、州政府及州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职员工的艰苦创业,使迪庆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经历了两次大调整后,学校的规模、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2003年8月,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再次合并成立之前,先后为我州输送了3230名中小学教师,1200多名医务人员,469名财贸专业人员,1286名农、牧、水、电、旅游等专业的毕业生;培训幼儿、中小学教师2000多人次,提升小学代课教师学历150人,提升乡村医生学历400多人次,培训会计、厂长经理、乡村干部、农民、农牧科技人员、餐厅客房服务员、乡镇企业干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厨师等3100多人次。迪庆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如今大部分活跃在我州教育、医疗、农牧、水电、旅游等战线上,为迪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做大做强迪庆的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迪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2003年8月25日,迪庆州委、州政府决策下将原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迪庆州民族师范学校和迪庆州卫生学校三校合并,成立新的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新的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云丹路(原迪庆州民族师范学校和迪庆州卫生学校校址)。学校占地155亩,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校舍建筑面积25880平方米,设备资产200多万元,藏书3.22万册。学校下设9个科室,专职教师96人,后勤办公人员38人,门诊部医务人员13人。其中高级专业职称30人、中级专业职称48人。
联系方式地址:云南省中甸县建塘镇江克路
邮编:674400
电话:0887-8222050




市重点公办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奇观的腹心地带是云南省海拔高气候环境特殊生物呈多样性民族众多藏汉纳西彝白僳僳等文化交融的地方

公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职业技术中学维西县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3年占地845亩学校拥有美容师培训厨师培训电焊工培训衣车培训等多种职业培训教室及设备有民族歌舞专业学生演初服装道具音响等设备可以承办中

市重点公办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奇观的腹心地带是云南省海拔高气候环境特殊生物呈多样性民族众多藏汉纳西彝白僳僳等文化交融的地方

公办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是迪庆州唯一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是省民宗委指定的迪庆州怒江州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招生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98

公办迪庆州民族中专学校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奇观的腹心地带是云南省海拔高气候环境特殊生物呈多样性民族众多藏汉纳西彝白僳僳等文化交融的地方这里就是世人向

公办迪庆州民族中专学校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奇观的腹心地带是云南省海拔高气候环境特殊生物呈多样性民族众多藏汉纳西彝白僳僳等文化交融的地方这里就是世人向

公办迪庆州民族中专学校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奇观的腹心地带是云南省海拔高气候环境特殊生物呈多样性民族众多藏汉纳西彝白僳僳等文化交融的地方这里就是世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