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遵循“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现代化管理观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依法办学,增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主要做法:
(1)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形成职责分明,责、权、利相等的管理机制。
(2)建立“小行政、大教学、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益意识,树立“学生为先、能力为主”的观念,围绕教学与实训这一学校中心开展工作,更新教师的工作观念。
(3)不断完善校内人事聘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理管理。完善聘任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加强岗位和聘后管理,实行评聘分离。
(4)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探索校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制定校内薪酬体系改革方案,不搞平均主义,做到多劳多得、优质高酬,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积极进行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弹性学制,全面实施学分制,建立好学生学分档案制度,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合格书和在国家、省、市技能比赛、文体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学分。 建立“小行政、大教学、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益意识,树立“学生为先、能力为主”的观念,围绕教学与实训这一学校中心开展工作,更新教师的工作观念。 学校地址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南鹤路2号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深厚、教育科研能力强、关心爱护学生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136人,其中高、中级教师98人,75人获“双师型”教师荣誉称号,40人获省、市、县“学科骨干”,“专业拔尖人才”,“教学新手”荣誉称号,技师、高级技师多达60人。
为满足学生深造的愿望和顺应人才的学历高移趋势,学校与北京、河北、金华、温州等地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及教育部联合办学,形成了“3+2”五年制(中专三年加大专两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学校制订了完善的助学、奖学制度,凡报读我校的全日制学生第一、二年均可享受1500元/年的国家助学补助,此外,家庭困难学生还可获得其他生活补贴;百分之十的优秀学生可享受400-1000元/年的奖学金;另外,学校还对入学高分的学生给予第一、二年1000元/学期的奖励。
学校推行“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学校定期邀请公检法的同志来校作法制讲座,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调查和测试服务,避免将学生心理问题道德化,学校于2006年获得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生活上,卫生舒适的餐厅能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就餐;整洁明净的医务室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全天候为学生服务;温馨的学生宿舍配有空调、储物柜等设施,生活老师实行24小时值勤,开展人性化管理。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复合型人才。重视学生毕业出路的精心开拓,与长运公司、名砷电气公司、县各大银行、电信、幼儿园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大家兴办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每年有70%的学生实现就业。已输送毕业生共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不少人已成为业务骨干。每年有30%左右的毕业生参加对口高职考试和艺术类高考,近三年共有440余人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其中有28名考上本科院校。学校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各专业均实施“多证制”,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赛。共5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比赛中获奖。
1.来我校就读的学生,三年学费全免。
2.低保户和家庭贫困的学生每年可享受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招生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焊接、车工、计算机、商贸
低保户和家庭贫困的学生每年可享受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学校地址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
教学设施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我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年年有提升。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建有微机室、电子电工实验室、汽驾模拟室、财会模拟室,另有车工、焊工等多个车间。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学校有独立的域名、网站、服务器,校园网覆盖全部教学场所和管理部门,主干网传输速度快,运转正常。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各种花树点缀其中。校园有4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排球场1个,乒乓球台20张,体操练功房5间。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图书馆有图书3万册,专业书籍达20册/生,专业报刊50多种;学校配有符合要求的医务室、医疗设备及专职医务人员;学生住宿、生活用房能满足需要,设备齐全。我们还对校园的人文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一切可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宣传画、杰出人物的格言、警句等;发挥校园广播站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建立了专业宣传橱窗,进一步绿化、美化了环境,学校办学条件的稳步提升,大大地增加了我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