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建立了4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近年来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300余人次参与教学改革、专业调整、内部管理、质量评估等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了双赢互惠的效果。
合格毕业生由学校负责推荐就业,全部安置工作。学生就业后学校跟踪服务期为5年(具体细节见协议书)。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核心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推动教、学、做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推广应用“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形成了产品导向项目教学模式、职场情境教学模式两大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教学模式。
示范成绩(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1、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专业实训室总量达138个,实训工位总数4805个,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数量达到8630台套,设备总值2955.1万元。
2、师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新增高级职称教师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由30人增至69人,技师、高级技师总数由6人增至24人,高级工由32人增至100人,“双师型”教师由120人增至164人。获重庆市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新培养专业带头人17人、骨干教师14人。教师发表论文142篇,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竞赛获奖12人次。
3、信息化水平跨越发展
一是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平台1个,应用系统6个,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总量达到1.5T;二是数字化专业课程数达到120门,网络课程门数达到4门,全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例达到75%;三是每百学生计算机台数达到41.1台,数字化资源覆盖师生5400余人,教职工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比例达到100%。实现了多媒体设备教室与实训基地全覆盖、OA系统全覆盖、无线网络全覆盖。
4、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与重庆九源科技集团深度合作,首创“制造业基层班组长精品班”,培养的基层班组长人才供不应求,深受企业青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1.2%,双证书获取率99.2%,用人单位满意率97.8%。学生参加地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获奖517人次。学生作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获一等奖2项。学生莫媛媛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获征文比赛中学组特等奖。
5、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
建立“刘能风大师班”,与重庆石盟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产品研发中心。石刻专业教师、企业骨干、民间传统工艺大师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共同开发石雕石刻工艺产品,并获得产品外观专利3项。开展社会培训总规模16200人天,开展社区服务711人天。完成技能鉴定2840人。
(二)贡献与示范
学校根据大足龙水镇(全国著名的五金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双桥经济开发区发展对机械加工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做大做强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能满足五金企业产品研发、产品发展的需要,成为大足区及周边区县五金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凸显了学校“五金职教”的品牌优势。
(三)创新现代学徒培养模式
1、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技能人才培养。截止2015年11月,学历教育在校生4016人。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间,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4728人,其中培养制造业基层班组长65名,且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部分毕业生成为相关行业、企业的骨干员工,并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能手,毕业生创建石雕石刻、酒楼、旅行社等50余家微型企业。
区域技能大赛及活动。两年来,先后承办全国信息化培训,中职计算机专业国家级培训等国家级培训10余次;承办重庆市“五环四步”教学法现场推广会,重庆市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专业教学现场培训会等学术会议11次;承办中国(重庆)大足石刻第四届石雕技能大赛,大足石刻造像与现代雕刻工艺研讨会等区内外技能竞赛4次,学校社会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社会培训。开展社会培训。两年间,先后开展石雕人才培训、农民工等培训累计达到5300余人次,累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840人,职业培训总规模达到16200人天,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咨询。两年来,为北汽银翔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铜梁职教中心、安岳职教中心等26家企业与学校,累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54次,在校学生每年为大足石刻景区提供讲解服务达到6000小时,学校服务社区达到711人天。
2、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骨干引领。两年来,全校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42篇,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3项,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奖项50余项。外聘教师谢廷建参加第四届中国重庆大足石刻石雕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并获得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唐晓堃被评为“重庆市黄炎培杰出教师”,李再明等12名教师被评为“大足区专业带头人”。
三个重点专业带动全校师生参加地市级以上各类竞赛累计获奖517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省级一等奖12个,特别是《大足石雕石刻专业建设研究》课题,获得了重庆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示范辐射。一是牵头组建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吸引了市内外61家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的积极参与,聚集了重庆、四川等7省市工艺行业专家、技师共计183人,共同推动行业人才培养,优化传统工艺,特色专业建设等工作。二是开展学习交流。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参与2014·中国职业技能行、2015年重庆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经验交流展示,先后对安岳职教中心等3所兄弟学校开展对口援建,累计接待意大利米兰·卡罗·波塔饭店管理学校、山东淄博工业学校、贵州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等30余家国内外学校,对示范校建设成果参观考察,为兄弟学校同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交流。三是广泛宣传辐射。学校先后在“中国云贵川渝2015职业教育论坛”、“问道金佛山”等全国、全市相关专题会议做主题发言。累计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学研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42篇,达到60万字,宣传和推广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70名学生参加大足电视台“今天我当家”栏目节目表演,受到了社会关注和一致好评。先后有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18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对学校宣传报道累计50余次。
信息化水平跨越发展一是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平台1个,应用系统6个,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总量达到1.5T;二是数字化专业课程数达到120门,网络课程门数达到4门,全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例达到75%;三是每百学生计算机台数达到41.1台,数字化资源覆盖师生5400余人,教职工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比例达到100%。实现了多媒体设备教室与实训基地全覆盖、OA系统全覆盖、无线网络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