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运输、电力机车、内燃机车、铁道车辆、铁道供电、数控技术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公共礼仪
自建校以来,海一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注重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贴近,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走多专、多能、多证办学之路。
自2006年1月教育部将我校汽车维修与使用专业实训基地定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以来,汽修专业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技术人才,就业率达9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呼伦贝尔市560余家汽车维修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有海一职的毕业生,并且绝大多数已成为骨干。
学校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组织学员进行专业顶岗实习。2007年度学校向北京、连云港沙洲、山东烟台、淄博、济南、满洲里、海拉尔等地安置毕业学员367人。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就业合作关系,使学生入校后安心学习,无后顾之忧,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为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我校机电技术、建筑、化学工艺、旅游、汽车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控技术、电气焊接技术等11个专业分别上海、北京、山东、大连等十所院校联合办学,并注册该地学籍。学生入学时就与联办学院签订就业协议,实行定向、定单式培养。品学合格毕业生全部由联办院校负责在该地区安置就业。2007年,我校首批30名学员已进入上海船厂工作,并且待遇优厚。
学校在重视就业的同时也不忘升学,圆莘莘学子一个大学梦。在1997至2007年高考中,均有学生取得自治区状元的好成绩。2007年旅游专业李慧同学以642的高分获自治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2008年高考术科加试中,05级美术专业专业课加试成绩喜人,30人共得到64个合格证书,其中不乏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知名院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实习培训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重要一环。实习培训是职高学生掌握技能本领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2007年我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在培训本校学员的同时,还针对社会开设了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合格学员已趋万人,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这样既增加了学校的内涵又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外沿。
招生专业设有计算机网络、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幼师、服装设计、旅游管理、建筑、财会、烹饪、普高英语、普高美术、普高俄语、普高音乐、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等19个专业。我校已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开辟“升学——就业”两条途径。自1995年~2006年十一年里,向区内外高等院校对口升学输送近2000名大专生(本科生300人)。向社会输送幼师、财会、计算机、电子电器、服装、烹饪、电力、美术等专业毕业生5000余人。在全国职业教育滑波阶段,海一职不仅未受影响,反而更向前发展了,仅2003届电力专业毕业生就有106人经考录被霍煤鸿骏铝业有限公司录取。开辟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其中电力中专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联合开办“2+3”五年连续大专,与上海建筑工程学校、上海工业学校、上海南湖职业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北京交通学校、天津北洋职专、烟台信息工程学校、烟台商业学校等八所普通中专院校以“1+2”、“1+3”形式联合办学。我校承诺品学合格毕业生分别由院校负责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等东西部发达地区安置就业。
提升实力求发展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办学条件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加压力负重前进对校园进行改造,添置实习实训设施,建成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实训楼。可同时容纳电工、电力、汽修、美术等专业近千人同时学习实训。同时将呼伦贝市职校中最大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楼全面开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层面,从而也提高了实力,改善了办学条件。
优雅环境育人才“绿色校园 和谐环境”,一直是海一职倡导的理念。清新和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辅助作用。2006年我校利用与四中校舍置换的机会,自筹资金对校园进行了扩建、平整、硬化,硬化校园面积万余平方米。为美化校园,创建和谐环境,在校园内种植了樟子松、云杉、刺梅、丁香、垂柳、塔松等植物;铺设草坪砖达4000平方米之多;校园中也不再是单调的灰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如今校园到处充满绿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499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楼132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100平米方,网球馆970平方米,摔跤训练房636平方米,射击场15800平方米,综合训练馆800平方米,跆拳道、柔道训练馆那达慕跑马场2000平方米,食堂873平方米。学校体育训练场8个,其中:田径场(标准400米)、速滑场2处(冰场333.3米、轱辘场190米)、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室外网球场1个。学校固定资产已达1500万元。
师资力量学校教职工53名,内设7个机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管理,专兼职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16人。学校现有体育专项:田径、摔跤、射击、速滑、篮球、举重、跆拳道、柔道、拳击等9个专业。
办学实力办学近40多年,在上级各部门领导重视、关怀、支持下,广大教职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学训并重办学原则,营造“严谨求是,敬业育人”的优良校风,使学校格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40多年来,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输送了千余名优秀运动员,比如:曾向内蒙古自治区输送的巴图、孟克、敦德格、李国军、张英洲、栗杰等在世界大赛上获得过奖牌。栗杰在第49届世界射击锦标赛女子气手枪、运动手枪比赛中获得二枚金牌,市体校射击、摔跤200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命名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近10年来为呼伦贝尔市体育事业培养近400多名中等专业毕业生,其中多数都已成为呼伦贝尔市体育事业各条战线的师资骨干。仅从1993年至2006年代表呼伦贝尔市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各类竞技比赛获得金牌220枚,银牌301枚,铜牌199枚。在2002年8月份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运动会,以我校为主要力量参加乙类项目射击、跆拳道、散打、拳击、田径、摔跤、速滑等七个项目竞赛,为我市代表团金牌31枚,总分1499分,位次由上届九运会各盟市第5位跃居金牌、总分第4位立下汗马功劳,做出了应有贡献。
市体校1988年、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同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贡献奖”,被海拉尔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校党支部支部连续10年被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当前,市体校正在全力推进各项改革,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在21世纪的国内和国际大赛中创造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同时兼顾培养能够从事体育教育、科研、经营、裁判、服务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体育工作者,努力把市体校建设成为具有呼伦贝尔市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竞技体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学校坚持“规范管理、创新教育”的办学思想,以“爱国明理、诚实守信、文明守纪、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及“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能力培养为育人理念,确定了以“为工业服务为主,农牧业和第三产业为辅,就业安置”为特色的办学方向,积极为当地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高校输送高素质合格人才。2006年,学校招生1070人,招生人数位居呼伦贝尔市职业学校第一名、全自治区中专学校第二名。
设施设备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5870平方米,建筑面积28776平方米。学校设有煤炭安全生产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能源化工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实习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室、生化实验室、电工实验室、钳工实训室、电焊实训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教学设施,校内外还有汽修、汽驾、机电、乳品、制酒、旅游酒店等多处实训基地学校。
100%的安置就业学校与呼伦贝尔市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由市经委协调,实行订单式培养,同时与天津、青岛、北京、大连、哈尔滨等地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使学生就业有充分的保证。
提高素质、充实内涵,加强培训工作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努力推进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积极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实践,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师资力量呼伦贝尔工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08人,其中专职教师156人,高级讲师48人,讲师76人,"双师型"教师42人。
多年来,始终把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现代教育模式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锤炼出了一支敬业爱岗、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形象
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位,通过报告、学习、讲座等形式,营造氛围,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提高素质、充实内涵,加强培训工作
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努力推进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积极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实践,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建立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竞争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加强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择优上岗。严格考核制度,以考定绩、以岗定薪、优胜劣汰,不断吸引和补充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四)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教学名师
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创造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围绕教学改革,按专业组成合理梯队,分级建立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教学名师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创造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围绕教学改革,按专业组成合理梯队,分级建立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学校简介 海拉尔第一职业学校是呼伦贝尔市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地,佳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有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具活力的文明学校,海拉尔区唯一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成立于1984年,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开拓创新的一职人凝聚着求知与创新的磁力,用饱满的热情和似火的激情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校领导

学校简介 海拉尔第一职业学校是呼伦贝尔市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地,佳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有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具活力的文明学校,海拉尔区唯一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成立于1984年,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开拓创新的一职人凝聚着求知与创新的磁力,用饱满的热情和似火的激情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校领导

招生专业设有计算机网络、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幼师、服装设计、旅游管理、建筑、财会、烹饪、普高英语、普高美术、普高俄语、普高音乐、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等19个专业。我校已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开辟“升学——就业”两条途径。自1995年~2006年十一年里,向区内外高等院校对口升学输送近2000名大专生(本科

升学就业培训兴职教自建校以来,海一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注重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贴近,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走多专、多能、多证办学之路。自2006年1月教育部将我校汽车维修与使用专业实训基地定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以来,汽修专业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技术人才,就业率




“海拉尔区中职学校有哪些?到底该报哪个学校呢?。小编云云为你解说,对呼伦贝尔海拉尔各中职学校分析。中职学校选校小知识:1、海拉尔区中职学校分中专、技校、职业学校;2、海拉尔区中职学校分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3、海拉尔区中职学校分公办(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