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技师学院(含技工学校)的学生,颁发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同时取得高级工和预备技师资格证书。据国家人社部[2010]57号文件规定,“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取得预备技师证书的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可申报参加技师资格综合评审,合格者按规定取得相应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此规定实现了技师学院毕业证书与高职专科毕业证书的待遇互认。另外,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时颁发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4.课程与需求对接:面对学生未来升学、就业需求开设专业,进行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双向教学,拓宽学生未来发展渠道。2.贯通
我院现已与国家级重点哈尔滨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国家级重点高职(专科)院校签定了中高职“2+3”贯通培养协议,经一般性测试验收后,便可直接入高职专科,不参加全省高招统考,降低了培养成本。
4.承诺音乐、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生未来报考高校的个人意愿,有区别的落籍入学。音乐类艺考生,学院与学生签订承诺书,只要学生认真执行学院的培养计划,学校确保学生省内联考过本科线;对美术、音乐专业的艺考生,在高考前三个月,由学院组织院内外文化课优秀师资,举办“名优教师高考冲刺强化训练班”。
招生专业现学院建立了机械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焊接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美术教育、音乐幼师教育、煤化工等8个专业群,设立相关专业15个。
电话:
地址:尖山区挹娄路与学院东街交叉口
招生专业|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学校地址 | 招生专业 | 学习形式 | 学制 | 联系电话 | 学校官网网址 |
| 双鸭山市第二十五中学(公办) | 双鸭山市教育局 | 尖山区挹娄路与学院东街交叉口 | 运动训练 | 全日制 | 3年 |
学校占地2850多亩,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庐峰校区、南湖校区、八里湖校区五个校区,校舍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学校还设有1所直辖“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招生专业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青年下岗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双鸭山基地;双鸭山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双鸭山市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双鸭山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双鸭山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双鸭山市退役士兵培训中心;双鸭山市低保家庭创业培训基地;双鸭山动漫技术与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被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国家信息化计算机认证优秀培训考试基地;全国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十一五”第一阶段研究与实验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撑创新先进单位;双鸭山市文明单位标兵;双鸭山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60余人,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20人,博士280人;研究生导师70余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4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44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近年来,学校还特别聘请了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受聘为学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办学实力学校现有21个二级学院。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一大学科门类,涵盖88个本科专业。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包括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创新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有200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高职高专省级示范专业和系列优质课程;并设立了“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杨叔子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了美国耶鲁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端学术团队。学校依托“学科联盟”,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遴选了8个专业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2015年,学校完成的“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能量输运与转换机理研究”成果获江西省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了省政府科技奖零的突破。2016年,学校又获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17年,学校完成的“恶性肿瘤细胞双重靶向两亲性载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再获江西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学校建有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昌九一体发展研究中心、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国际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江西省数控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系统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材料表面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生态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机构。学校大力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紧密围绕以庐山为地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江沿江产业开发与长江中游经济带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产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医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达7000多万元。









